
- 收藏
- 加入书签
针灸推拿对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针灸推拿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手段,近年来被发现对焦虑和抑郁症状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推拿在改善这类患者心理状态方面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以及应用前景,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其在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程度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关键词:针灸推拿;焦虑;抑郁;心理健康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加,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侧重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灸推拿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近年来,其在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探究针灸推拿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针灸推拿对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1.1经络学说与情绪调节的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经络学说与情绪调节有着深刻的联系。人体的经络系统犹如一张庞大而精密的网络,气血在其中周流不息。当经络通畅时,气血得以正常运行,脏腑功能协调。而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往往与脏腑气血失调相关。例如,心经气血不畅可能导致心烦、失眠等情绪症状,这与焦虑、抑郁患者常见的心理表现相契合。从经络学说来看,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穴位是经络上气血汇聚和转输的关键部位,针刺穴位能够激发经气,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调整脏腑功能,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全身疲劳等症状,常伴有认知功能损伤,阻碍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 ,且还会对患者的护理增加困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1.2推拿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推拿对神经系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从生理角度而言,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时,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刺激。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至神经系统。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富含多种感受器,如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推拿的压力、摩擦力等刺激会使这些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这些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入脊髓和大脑。在脊髓水平,推拿刺激可以调节脊髓节段的反射活动,影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例如,对于焦虑患者常有的交感神经兴奋状态,推拿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使身体的应激反应得到缓解。在大脑层面,推拿刺激传入后,可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释放。研究表明,推拿可能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内啡肽具有镇痛、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能够改善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修复和情绪的稳定有着积极意义。
2. 针灸推拿在改善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的临床效果
2.1相关临床研究的数据分析
在众多的临床研究中,针灸推拿对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数据支持。许多研究采用了标准化的心理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量化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在对大量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后发现,治疗前后量表得分有着明显的变化。例如,一项针对中度焦虑患者的研究中,治疗前患者的HAMA平均得分为20分左右,经过一个疗程(通常为10 - 15次)的针灸推拿治疗后,平均得分下降到12分左右,这表明患者的焦虑症状得到了显著减轻。对于抑郁患者,在采用HAMD量表评估时也有类似的结果。从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针灸推拿治疗组与对照组(未接受针灸推拿治疗或仅接受常规护理)相比,在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症状的减轻程度上,还体现在症状改善的速度上。针灸推拿治疗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如2 - 3周)使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初步改善,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效果更加明显。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针灸推拿在改善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性。
2.2对比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推拿在改善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药物治疗方面,许多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嗜睡等,部分患者可能难以耐受。而针灸推拿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基本没有这类药物副作用。从治疗的依从性来看,药物治疗需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一些患者可能因为遗忘或对药物的抵触情绪而不能很好地遵循医嘱,影响治疗效果。针灸推拿治疗过程相对轻松,患者接受度较高,更易于坚持。例如,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者对药物敏感的患者,针灸推拿提供了一种更为温和、安全的治疗选择。在心理治疗方面,虽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认知和情绪,但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配合度,并且治疗周期较长、费用较高。
3. 针灸推拿在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3.1与现代医学结合的可能性
针灸推拿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可能性。现代医学在对焦虑和抑郁的研究中,已经深入到神经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微观层面,揭示了许多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受体和基因表达等机制。针灸推拿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例如,现代研究发现血清素(5 - HT)在情绪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针灸推拿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素的合成、释放或再摄取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诊断的角度来看,现代医学的先进诊断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等,可以为针灸推拿治疗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依据。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观察到患者大脑在焦虑和抑郁状态下的神经活动变化,从而确定针灸推拿的作用靶点。
3.2推广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在推广针灸推拿用于焦虑和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治疗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在大众认知方面,尽管针灸推拿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许多人对其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的效果仍存在疑虑。很多人更倾向于相信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认为针灸推拿只能用于缓解身体的疼痛等症状。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如医学讲座、科普文章、媒体报道等,向大众普及针灸推拿治疗焦虑和抑郁的原理、临床效果等知识,提高大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既精通针灸推拿技术又熟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治疗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这就需要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在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中增加心理学、精神医学等相关课程的比重,同时鼓励西医精神科医生学习针灸推拿技术。再者,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针灸推拿治疗焦虑和抑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医生可能采用不同的穴位、手法和治疗疗程,这影响了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推广。
结束语:针灸推拿在患有焦虑和抑郁症状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显著的临床效果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为焦虑和抑郁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希望。
参考文献
[1] 陈佳. 积极心理干预结合伴侣参与式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9):139-141,156.
[2] 纪红玉,韩冰. 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接纳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1,16(10):34-35.
[3] 潘贵春,陶以珊,刘梅,等.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精神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