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识别及精细化防控机制研究
摘要: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人员密集,是校园知识传播的关键场所,其消防安全举足轻重。本文深入剖析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从建筑设计、电气设备、馆藏易燃物、人员行为四个维度详细阐述;基于隐患识别,针对性地提出精细化防控机制,涵盖智能预警、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培训、疏散预案优化等层面,旨在全方位筑牢图书馆消防安全防线,保障校园文化资源与师生人身安全,助力高校平稳运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精细化防控机制;建筑设计;电气设备;人员培训
一、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汇聚地与师生学习交流的核心场所,每日人流量大,馆内纸质文献、木质设施众多,用电设备繁杂,火灾诱发因素多样。一旦发生火灾,珍贵文献毁于一旦,师生生命安全受威胁,校园文化传承与教学科研将遭受重创。故而,精准洞察消防安全隐患,构建行之有效的精细化防控机制,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隐患识别
(一)建筑设计隐患
部分早期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受当时消防规范局限,防火分区划分欠妥,面积过大,火灾发生时缺乏有效阻隔,火势极易短时间大面积蔓延;疏散通道或狭窄难行,或曲折迂回,紧急疏散时人员易拥堵,延误逃生时机;建筑耐火等级偏低,高温下结构稳定性迅速下降,坍塌风险剧增;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火灾产生的浓烟无法及时排出,救援人员视线受阻,馆内人员也易因吸入过量有毒烟雾窒息伤亡。
(二)电气设备隐患
当下图书馆功能日益多元,照明、电脑、空调、智能设备等大量电气设备全天候运转,线路错综复杂。老旧线路绝缘层老化、破损,易发生漏电打火,成为火源;部分大功率电器长时间过载使用,电线过热甚至燃烧;师生违规使用多接口插线板、劣质充电设备,乱拉电线,安全防护装置缺失,电气火灾一触即发,且初期隐匿性强,难以及时察觉处置。
(三)馆藏易燃物隐患
高校图书馆海量藏书、报刊档案多为纸质,燃点低、易燃,书架密集排列,形成大面积易燃物聚集区;馆内木质展柜、桌椅遍布,着火后火势凶猛,助燃效果显著;古籍修复常涉及酒精、乙醚等易燃易爆化学试剂,若储存、使用不当,遇明火、高温,瞬间爆燃风险极高,周边馆藏瞬间被引燃,火势借易燃物迅速扩散。
(四)人员行为隐患
日常学习场景中,少数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规吸烟,烟头随意丢弃在书架角落,呈阴燃状态数小时后引发火灾;自习区占座乱象丛生,私人物品堆满过道,堵塞疏散通道与消防设施取用路径;举办大型活动时,人员远超承载量,现场秩序混乱,应急疏散指示标识失效时,极易酿成严重踩踏伤亡事故;部分馆内工作人员消防应急知识匮乏,初期火灾扑救技能欠缺,错过最佳灭火“黄金期”。
三、高校图书馆精细化防控机制构建
(一)智能预警系统精细化
选用高灵敏度烟雾、温度、可燃气体探测器,无死角覆盖书架区、机房、配电室等重点区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探测器互联互通,实时数据直传中控室与管理人员手机端,精准定位异常点位;融合图像识别智能监控,抓拍馆内明火、冒烟、违规用电等异常画面,自动预警;运用大数据深度挖掘过往火灾案例,动态优化预警阈值,降低误报率,确保预警精准高效。
(二)消防设施配置与维护精细化
依据图书馆不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结果,精准匹配灭火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制定详尽、标准化的消防设施定期巡检流程,检查表涵盖设备外观完整性、压力指标、有效期、联动性能等关键参数;引入信息化标签,全程记录维护、维修信息;建立快速响应维修机制,设施故障即刻报修,限时恢复运行;增设应急照明、自发光疏散指示标识,保障断电时人员疏散指引清晰。
(三)人员消防安全培训精细化
面向全体师生、工作人员分层定制消防安全课程体系。新生入学、新员工入职首周开展消防安全启蒙讲座,普及火灾危害、成因、报警求救规范;定期组织消防实操演练,模拟书架区、阅读区、办公区火灾场景,训练师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熟练掌握湿毛巾捂鼻、低姿撤离等逃生技巧;针对图书馆安保、值班人员,强化专业消防技能集训,考取消防职业资格证,熟练操控消防中控系统,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战术。
(四)疏散预案精细化
结合图书馆实际建筑布局、不同时段人员流量动态变化,绘制精准、直观的疏散平面图;依区域功能差异划分疏散路线,巧用色彩、标识区分主次;定期开展疏散演练,收集师生反馈,持续优化预案细节;充分考量残疾、伤病等特殊人群疏散需求,专设无障碍通道、安排引导专员;联动校园安保、周边消防救援力量,预演外部支援流程,无缝对接馆内自救与校外救援,实现全员快速、安全疏散。
四、结论
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关乎校园知识传承、师生安危与教学科研秩序稳定。精准识别建筑设计、电气、馆藏、人员行为层面的隐患,构建智能、精细、协同的防控机制刻不容缓。各环节需多方协同、动态优化,依托前沿科技赋能预警监测,精细化运维消防设施,全方位深化人员培训,科学完善疏散策略,形成全链条、闭环式防控体系。后续仍需密切跟踪消防科技革新、法规政策调整,与时俱进调适优化防控机制,长效稳固图书馆消防安全根基,为高校发展铸就坚实“防火墙”。
参考文献
[1] 谢启源, 林文强. 老旧高校建筑消防安全改造难点及对策[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22, 40(03): 45 - 49.
[2] 王宏宇, 李鹏飞. 电气火灾成因及预防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3, 19(05): 133 - 139.
[3] 刘悦, 陈悦. 文化场馆易燃藏品火灾风险与防控策略[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3: 78 - 90.
[4] 张峰, 林立.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 20(06): 2100 - 2105.
[5] 周强, 徐阳. 智能消防预警技术创新发展与实践应用[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9, 38(12): 1763 - 1767.
[6] 陈宇, 梁浩. 公共建筑消防设施精细化管理路径探索[J]. 中国消防, 2023, (08): 55 - 59.
[7] 王琳, 赵鑫. 高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22, 506(18): 110 - 115.
[8] 杨凯, 刘悦. 大型公共建筑应急疏散预案优化策略研究[J]. 灾害学, 2021, 36(02): 60 - 65.
学校名字: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张华杰:1995,男,汉族,河南周口,助教,硕士,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