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从读解教育部“双减”政策方针出发,就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秉持提质增效理念,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立足“双减”政策改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双减”政策要求要深入落实为小学生减负减压的要求,而要做好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又需要让学生加强识字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语文识字学习效果,在识字教学上教师应把握哪些原则,采取怎样的策略,以下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实务,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面对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止课业负担过重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教育部出台了“双减”政策,要求在教学上注意减负减压,避免过度沉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认知能力尚较为低下,缺乏自制力,因此在语文知识学习上普遍处在被动的状态,这就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果为学生安排大量训练和课后作业固然可以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但是也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不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双减”政策。这样一来,要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容易跟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发生矛盾,怎样处理二者的冲突,在不增加小学生课业负担压力基础上实现识字学习效果的提升,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二、识字教学现状
通过深入到多家小学进行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很多学生在识字学习上普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对学习生字生词缺乏主动性,没有学习兴趣,完全是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识字学习,一脱离开教师控制,学生往往不会自己学习或温习生字生词。其次,很多学生在识字学习上效率十分低下,很多生字生词前面学后面忘,虽然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和复习,但真正记住的没多少。第三,教师在识字教学上方法单一,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把生字生词含义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反复抄写记住生字生词,并以标准化试题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学生在识字学习上内容十分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生字生词普遍具有厌学情绪。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引入游戏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做好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制力,也缺乏理性思维判断能力,教师不可能通过讲道理让学生明白学好生字生词的重大作用,如果教师一味使用监督和施压手段让学生识字,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生字生词缺乏内在动力,这会导致学生学习时不动脑,不用心,识字效率十分低下,投入大量时间而掌握的生字生词数量不理想。那么如何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前提下改善识字教学效果?本文认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其容易被兴趣引导,爱玩的天性,把识字学习融入到趣味性的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汉字,这样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识字学习,这样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全神贯注,大脑思维活跃,自然就容易记住生字生词,进而提升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刻的识字教学上,教师可以在讲解完生字后引入一个连线小游戏,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五个生字和五个拼音,让学生上台挑战连线,如果连错了自动丧失继续连线挑战资格,换人上台继续挑战,连续连对五项可以获得奖品。这样采用带有趣味性的连线小游戏让学生学习生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对生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不增加课业负担前提下更好地掌握了生字生词。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器材设备,把语文知识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上方法途径更为丰富,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其使用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起到更好地解析生字生词,提升学生识字效率的积极作用。如对于《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生字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在教育资源网上下载一个多媒体识字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利用数字大屏幕和便携多媒体设备为进行播放,在课件中每个生字都配有音频和动画短片,并且可以对多媒体视音频进行回放重放,这样学生在接触生字生词时,同时从听觉,视觉,动态感知多角度获取知识信息,就会对生字形成立体印象,更便于学生掌握生字生词。而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识字学习形式,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效果,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起到识字教学上提质增效的的作用。
(三)引入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识字动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学习上效率低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只为了应付教师命令而学习,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因此教师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做好识字教学,应引入生字生词的实践训练,让学生通过学以致用,提升学生识字的学习动力。如在“荷叶圆圆”这一课的识字教学上,教师可以讲解完生字后,用其中的“荷、珠”等生字造新的句子,并让学生尝试通读句子并回答句后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生字后立即就要接触使用生字的环境,自然会把学到的知识投入实践应用,这会反向促进学生形成了解生字用途,掌握生字用法的识字动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生字生词。
综上,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和压力前提下做好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通过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学生如果能在识字学习上积极思考,大脑处在活跃状态,并且对识字有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也就无需大量的训练和作业去巩固识字效果,这一点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1]柳凤娇. “双减”背景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3, (23): 102-104.
[2]张舒泓.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析 [J]. 新课程导学, 2022, (28): 52-54.
[3]江小梅. “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2, (09):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