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全育人”融合“德学五进”,民办高校专升本学生的教育管理探究
摘要: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结合“德学五进”教育思想,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对不同于普通本科生的专升本学生教育管理展开研究。剖析专升本学生这一独特的群体在学习、心理、社交等方面特征及现存教育管理问题,进而从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服务维度提出融入“德学五进”的实施策略,提出整合学校各方资源构建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并加强师资团队在专升本专项培训,优化学习资源配置,构建心理与生活支持系统等方面举措,旨在提升专升本学生教育管理质量,推动其全面发展,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三全育人;德学五进;民办高校;专升本;教育管理
一、引言
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专科学生对本科学历的获取愿望逐渐强烈,专升本热度持续升温。专升本教育在民办高校的规模持续攀升,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本科生,专升本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经历、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他们在专科阶段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当他们成功通过专升本考试后,迈入本科阶段时,却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例如知识体系的深化、学术能力的提升以及适应新学习要求等。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相较于专科阶段,其深度与广度都有了质的飞跃,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有更为深入、系统的理解与掌握,还需具备更高层次的学术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素养。
高校对这一群体的教育管理方式要更有针对性,不能套用普通本科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而“三全育人”理念作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1]民办高校应该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来提高专升本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促进专升本学生成长成才。“德学五进”教育思想[2],以“以德为行、以学为上”为核心,通过鼓励专升本学生“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开展丰富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为专升本学生的自身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路径。
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民办高校专升本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有利于精准对接专升本学生的特殊需求,整合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升本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一)专升本学生特点
1. 基础差异显著
专升本学生来源广泛,专科阶段就读院校在教学水平、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所涉专业也是各种类别,致使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专科阶段的基础课程学习欠扎实,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存在漏洞,在面对本科阶段更为复杂的课程内容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另一部分学生虽有一定基础,但本科课程在知识深度、广度及系统性方面的大幅提升,在本科课程学习初期常面临知识衔接的困难。
2.学习动机明确但规划不足
大部分的专升本学生动机非常明确,多数专升本学生渴望在本科阶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学历层次,希望得到更好职业前景或学术发展。但基于于专科阶段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他们对专业的发展都有很强个人的理解,甚至有些专升本学生对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的接受时间较长,也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对本科学习路径、专业发展方向及职业规划认知模糊。在课程方向的选择上,部分学生由于对自身优势与职业目标不了解,没有办法合理规划选修课程,导致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在学术研究发展上,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成果缺乏清晰思路,对自身学习效率与个人发展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3.心理压力复杂
专升本学生进入新学习环境后,面临学业、社交、个人提升等多方面压力。而且本科课程相对于专科课程来说,专业内容更广泛和深入,课程设置更全面和复杂,并且需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完成学业要求,学习节奏紧凑,学习任务重,这使得他们在知识吸收与能力提升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心理压力会不断涌现,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接受不了学业压力,引发心理障碍,导致延缓毕业。另一方面,因年龄、学习经历等各种成长的背景因素[3],融入新集体时,或者在小组讨论合作的中,部分专升本学生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存在心理压力,影响其在本科班级的融入感与归属感,进而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产生干扰,甚至会出现需要外界干预的情况。
(二)专升本学生教育管理现存问题
1. 教学适配不足
部分民办高校本科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应对专升本学生教育时存在明显的不适配,因为未充分考虑专升本学生基础差异,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进度按本科起点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困难,跟不上教学进程,例如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复杂的经济模型与理论推导使得基础欠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而基础较好学生可能觉得课程缺乏深度与挑战性,学习积极性受挫,探索的欲望下降。民办高校的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普通本科学生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未充分考虑专升本学生基础差异,教学进度与难度把控不当;且教师对专升本学生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研究不够深入,在学业辅导上,无法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差异性提供有效学业辅导,在心理支持上,无法敏锐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焦虑等学习心理的问题并提供精准服务,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削弱学生学习动力与自信心。
2.管理针对性欠缺
当下的部分民办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对专升本学生特点的精准把握和深度考量。在学籍管理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对专升本2年学制特点以及学业进程没有指定相应的管理细则,例如学分认定、课程补考重修等都与本科起点学生进行同质化管理,未充分考虑专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业考核方面,未能充分考量专升本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提升的差异性。还有在奖助体系、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也都是采用通用模式,虽然辅导员知道专升本的特点与本科起点学生不一样,但未能有合适的对策来应对这种独特性,班主任对专升本学生特殊需求关注不够,管理方法与本科起点学生同质化,难以有效解决专升本学生遇到的独特专业发展等困惑。此外,学生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协同不畅,信息沟通滞后,在面对学生学业困难、心理危机等问题时,难以做到有效的联动响应,实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阻碍学生健康成长与专业发展。
3.支持体系不完善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多以本科起点学生为中心,在学术氛围营造、科技文化活动、组织社团等方面都没有考量专升本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在学术提升方面,学术讲座、课题项目都比较倾斜本科起点的学生,专升本学生难以融入到学术交流圈子里,导致科研思维,学术能力的提升进度比较缓慢。校园文化活动主题与形式常与专升本学生兴趣、经历脱节,专升本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难以在活动中获得归属感与成就感。导致部分学生会因为不适应本科阶段的教育管理模式会走极端,通过破坏性的行为发泄内心不满,例如逃课、多次违反校规校级等,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整体认同与融入。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德学五进”教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一)全员参与,助力德学五进
1.加强师资团队的培训与协同
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和强化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职工在专升本教育专项方面理论基础和业务能力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涵盖专升本学生心理特点,例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困境、自我同一性困局等开展专项讲座和研讨;系统梳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规律,包括不同专业专升本学生知识吸收节奏、技能提升路径等;聚焦基础课程强化教学方法创新,如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等实用策略。通过培训提升教职工协同育人意识,促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教师可以将“德学五进”理念融入专业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专业知识背后的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如在经济学课程中探讨企业资本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进实训室”开展实操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引导组织学生积极“进社会”参与校企见习实习、专业行业调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辅导员、班主任要发挥一线学生工作的优势,以“德学五进”思想为指导,开展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引领工作。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班级团体拓展、经验分享会等集体活动,下沉到一站式社区,加强与专升本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和鼓励他们思考和分享专业困惑和个人发展感悟,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3]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形成榜样力量,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帮助专升本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进体育场馆”锻炼身体、“进图书馆”自主学习等方式,保证健康身体和积极心态来充实度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时间,提升自我。
2.整合学校各部门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民办高校需整合校内各部门资源,构建包含教务处、学生处、二级学院、图书馆及心理咨询中心等多部门协同的师资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合力。教务处应依据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基础调整课程大纲,适度降低基础课程的入门难度;优化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专升本学生的知识衔接性;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提升教学适配性。学生处应联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队伍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与心理状况,提供个性化辅导。学工队伍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跟踪记录学生本科阶段的成长过程,做好个性化辅导的基础信息收集工作。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职业规划方面的困惑和迷茫,运用心理咨询技能通过谈心谈话引导学生疏缓压力,帮助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图书馆应该联合教务处、教研室,了解和分析学生专业分布与知识薄弱点,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准推荐专业书籍、学术期刊及电子资源,举办信息检索、文献阅读与管理等培训活动,提升学生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帮助学生高质量开展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心理咨询中心可通过心理普查、心理咨询、调研等方面了解专升本常见的心理问题,并设计开展对应的主题团体辅导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二)全过程关注,贯穿德学五进
1. 入学衔接帮扶
入学初期,开展专升本学生专属入学教育。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了解学生知识基础,针对数学、英语等基础薄弱学科开设补习班,补习班可以采用小班授课模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实现知识衔接,[4]顺利适应本科课程,引导其顺利“进教室”开启本科学习。组织开展“德学五进”教育体系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系列活动,安排小导带领学生组织参观图书馆、实训室、体育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等场所,使其熟悉学校的学习资源与实践环境,增强归属感与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利用好资源提升自我的积极性。
2.专业发展跟踪
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展,定期收集学生学业反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分析作业、学生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进图书馆”,自主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文献、学术报告等,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认知;引导学生“进实训室”提升专业技能,参与专业实践项目、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对学习困难学生及时介入帮扶,安排学业导师或者优秀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学业导师可以指导学习方法,梳理知识脉络,解答专业重点难点;优秀学生则可以分享学习技巧和心得,助其克服困难、跟上教学进度;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学术社团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与学术素养,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理念,促进学业成长。
3.毕业就业指导
在毕业季的关键阶段,结合“德学五进”教育理念开展就业与升学指导。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与就业技能培训,邀请企业人士和校友到校分享行业动态、职场经验、用人需求、就业核心技能,帮助学生明晰职业方向和自身定位。开展就业技能指导课程,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沟通协作能力提升等实用技能,通过模拟面试、案例分析、小组训练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就业核心技能。积极动员学生“进社会”参与实习实践,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衔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为有意深造学生提供考研辅导服务,鼓励其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关注学生毕业前心理状态,开展压力疏导主题活动,确保学生以良好心态应对求职升学。
(三)全方位服务,落实德学五进
1. 学习资源优化配置
图书馆应设立专升本学生学习专区,根据学生的专业构成和学习需求,采购适合需求的书籍、期刊,整合国内外的电子图书、学术数据库等线上学习资源,并提供便捷访问权限,为学生“进图书馆”自主学习创造优越条件。二级学院应制定实训室灵活使用制度。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实践需求,合理设定实训室开放时间或者借用流程,同时维护好设备并进行更新升级,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需求,为学生“进实验实训室”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优质服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升本课程资源库,上传课程重难点讲解视频、学习资料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复习,为学生“进教室”“进图书馆”“进实训室”提供充足资源保障。.
2.心理与生活支持网络构建
搭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热线与团体辅导活动,帮助专升本学生应对学习焦虑、社交困扰等心理问题。通过团体互动、角色扮演、心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团体氛围中探索自我、释放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在生活方面,完善一站式社区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运动会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增强其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与归属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帮助学生深入领会“德学五进”教育理念的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与个性成长。
四、结语
在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的民办高校专升本学生教育管理进程中,深度融合“三全育人”与“德学五进”教育思想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服务的系统性策略实施,精准应对专升本学生的独特性与需求,能够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与综合素质。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为专升本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完善与实践模式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瑞,姜磊,吕元月.“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三全育人”优化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2,(18):91-93.
2.邝邦洪.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 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邓强.民办高校专升本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困境和路径研究[C].思政课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36350.
4.李育瑜.普通本科高校专升本管理和培养工作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06):219-221.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