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完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本研究以广州理工学院南行悟情实践队参加“知海南,看海南,聚海南,享海南”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探讨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大学生社会实践实现路径,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海南专项活动
一、引言
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不断凸显,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提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就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中蕴藏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价值。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类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二、实践地概况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省。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海南作为中国南海的重要门户,在陆上交通枢纽、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主要做法
2024年启动的“知海南、看海南、聚海南、享海南”专项活动是海南首个“三下乡”全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该项目由海南团省委与海南大学团委合作完成。项目的申报是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校284支团队,近3000人参与。
广州理工学院南行悟情实践队作为广州理工学院首次成功申报海南专项活动的实践团队。在活动开展方面,社会实践活动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在活动内容方面,围绕海南自贸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其具体做法涉及以下步骤:
(一)项目规划与选择
实践队对海南专项活动展开详尽的调研评估。这可能包括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红色故事、创业青年等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对活动主题的分析,评估专项活动的开展条件。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确定此次专项活动的主题和实践方向。
(二)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对于现有但处于有待充分挖掘状态的红色资源,实践队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例如拜访退伍老兵、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加强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有效表达。针对未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问题,采取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措施,以促进红色资源的深耕和红色活动的开展,包括升国旗、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等。同时,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和历史条件的调研,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三)拜访退伍军人
首先进行对红色故事的主人翁的选择。通过当地退役军人事务所向实践队介绍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然后进行退役军人的专访和座谈,深入挖掘他们的奋斗经历和驻守三沙市的感人事迹。为了确保拜访行动能够顺利进行,采取一系列的务实举措,如确定访谈大纲、访谈目的、感人事迹的挖掘和红色故事的回忆等。
四、主要成效
“知海南、看海南、聚海南、享海南”专项活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这些成效共同构成了海南全国专项活动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不仅对当地红色资源挖掘和利用产生了正面影响,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做了一次全面展示。
以广州理工学院南行悟情实践队为例,实践队前往海南省三亚、文昌等地,通过与退伍军人、渔民与当地居民的亲切交流,讲好边疆故事,传播戍边精神。海南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成效被用于学校的三全育人的孵化和培育,这种做法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高校师生参与海南专项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营造了高校上关注、热爱和重视海南的良好氛围。
五、存在主要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体量有待提升
海南作为我国领土面积最大的省份,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发潜力巨大。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需要主题、内容、资金、实施计划等一系列流程,受国际形势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确定性影响,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二)海南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利用有待加强
海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政治鲜明性、资源综合性、区域主体性等特点,目前海南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烈士纪念碑等方面,对海南红色文化资源的科技赋能、法律保护、设施维护等仍需持续加强。
(三)实践育人机制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只有抓好实践育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才能走深走实。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活动周期长,面临全球化浪潮和自媒体挑战,其实践活动缺乏有效考核机制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主办单位掌握专项实践活动的考核办法,但缺乏专业平台将相应活动展示与高校互动,不能及时提供政策性指导和帮扶。
六、有关建议
(一)探索建立实践育人培育机制
按照海南专项活动参与量的情况,持续做好海南专项活动成果的孵化和培育工作,积极探索通过社会实践育人机制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活动内容转化为育人价值。鼓励重点团队和项目开展宣传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着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持续创新红色文化资源
鼓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活动,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实践路径,通过社会实践、升国旗、纪念日等多样化方式,积极吸引全国高校大学生参与。积极鼓励高校结合宪法宣传活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融入基地各类主题活动,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三)优化社会实践项目类型
优化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社会实践项目类型,挖掘大国边疆系列主题活动的精神内涵,搭建“海南样板”的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完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激励机制,通过挖掘和运用边境红色资源等方式,积极对接全国各高校,探索“政、校、社”协同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