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托幼一体化的家园共育实践策略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重要节点,这不仅是对幼儿园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家庭教育的适配性提出较高需要。在当前“托幼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使家园合作更加高效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课题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家园共育模式入手,思考如何有效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幼儿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托幼一体化;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幼儿日后接受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基石。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与配合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学习,也会对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形成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托幼一体化视角优化家园共育方向与方式,让家园共育在爱的底色下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圈层,以“教养合一”的方式进行共育联动,使托幼一体化成为幼儿教育核心概念之一,找到家园共育的科学实践路径成为了研究的首要目标。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家园共育模式的作用不单是保障幼儿受教育的过程顺利进行,也是提高幼儿教育成果展现,使幼儿健康向阳生长的拖动力。
一、托幼一体化视角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概述
(一)家园共育模式概述
家园共育通常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通过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幼儿教育更加高效。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一环,其注定使家园共育的模式不单单是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而是家长也作为主体,参与到幼儿教育之中,使幼儿的成长环境与受教育成果达到预期。
在幼儿教育模式的选择上,教师与家长的选择往往各不相同,但是殊途同归的是其所期待达到的成果,都希望幼儿的学习成长环境能够健康快乐。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更加需要默契的配合,相互理解,保障幼儿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顺利进行。
(二)托幼一体化视角下家园共育的方向
家园共育的关键点在于幼儿园作为中心轴要做好整体性的教学规划,使家园共育的协调性得以增强,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步创新,实现家园双方信息交流的高效与经验的互补。因此,将幼儿园的家园衔接进行扩展是帮助其在托幼一体化背景下进行共育的前提,如让幼儿入托的过程中,分批分时地接触集体生活,开展亲子班让家园双方的联系成絮状递进,再通过观察不同孩子的适应情况做好入园预案,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帮助幼儿度过焦虑期。下一阶段通过开设“托小衔接”课程,让孩子与家长共同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内容与方式,家长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放手,最终达到让幼儿能够独立参与到集体生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幼儿园可以通过为每一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的方式,记录孩子们生活、学习以及游戏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为其接受小班生活奠定基础,通过教师及时分析与家长沟通,建立行之有效的托幼流程,使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发展得更加整体全面。
二、托幼一体化的家园共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化活动指导不具体
在幼儿园开展个别化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较多的突发情况,如何适时地调整成为了教学的难题与关键。家园共育中与幼儿的交流是了解他们需要以及保证个别化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现阶段,一方面托班教师教育的对象针对性较弱,集体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幼儿特性,与家长的交流过少也会导致教学成果打折扣,部分教师对于个人与小组模式的展开形式单一,使得幼儿融入集体生活难度增加,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往往忽视了幼儿个体差异受到的影响,对于2-3岁婴幼儿个体差异的指导较为泛式化。
(二)家园之间沟通合作缺乏有效性
通过对日常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观察可以发现,幼儿教师与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密切程度远高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对于婴幼儿的教育实质存在误区,忽略了家长指导的关键作用,使教师对于家长的教育指导占比较少。早期教育中,教师有效引导家长进行配合是教学的关键,应尽早让家长们了解到早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进而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早期教育工作。
现阶段,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方面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成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家长传递的关于幼儿的成长讯息较片面,造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全面与畅通,教师接受到的有用信息片面化,对于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较弱,教学针对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对于科学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较少,对于专业的学科语言无法通晓其意,因此造成了家长与教师沟通中出现理解歧义,这也使得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不能只拘泥于理论阐述,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与交流训练,达到能够与家长快速沟通的效果。
三、托幼一体化的家园共育实践策略
(一)丰富的家园合作途径
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使家长与教师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可以使双方都互相了解幼儿的成长状况。在开放日当天,教师可以将现阶段的教育目标与理念告知家长,以此增加家长对于幼儿园教学的信任程度,也方便家长了解幼儿的实时园内生活情况。于此同时,幼儿园与家长需要依照现阶段幼儿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下一阶段教学的展望,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家长开放日,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所了解,对幼儿的生活习性与特点进行总结,并以此为幼儿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氛围,使教学计划得以深入实施。
(二)丰富家长助教的形式
不同家长有着不同的职业,将家长吸引到助教行列中,与教师的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丰富教学方式与力量。例如可以将在银行、医院、消防大队或者餐厅工作等等各行各业工作的家长联系到一起,给孩子们讲自己在工作中所要做的内容以及承担的责任,让孩子简单了解社会的多面性,并且对不同工作的形态有粗浅的兴趣,这也使幼儿对于社会知识的兴趣加深,对于知识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有所提高,使孩子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孩子了解父母身份以外的内容,为父母感到骄傲。
同时,也可以从家长的日常生活中兴趣爱好出发,让幼儿了解兴趣所带来的乐趣,例如让爱好摄影的幼儿家长展示自己的拍摄成果,让幼儿在开拓了眼界的同时,也欣赏到不同的风光,增强幼儿对于兴趣爱好养成的好奇心。
(三)定期开办专家讲座
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可以定期为家长组织开展讲座活动,帮助家长更具体地了解新时代下幼儿教育的不同点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培养幼儿伴随幼儿成长,了解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要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发放幼儿教育的最新资料,让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得以解除,这样既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整体程度,也使幼儿的健康成长有所保障。
四、结语
综上,幼儿的成长不仅关乎着小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社会各界对于幼儿的教育都有着高度的重视。确保幼儿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预期,更应在托幼一体化的进程中融入家园共育的内容,使幼儿教育的实践得以丰富,家园共育平台的完善也使0~6岁托幼儿童活动更好地成长空间。在保证幼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可以对幼儿教育的成果进行观察与创新,使得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系建立得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周雅娟,杨雅吉,裴嵘军.托幼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评估[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 (02):37-39.
[2]吴桢映.“托幼一体化”背景下的家、园、社共育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23,(22):77-78.
[3]王惠泽.托幼一体化背景下托班教师专业能力与提升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3.
[4]金银燕.托幼一体化家园合作内容与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148+168.
作者简介:王爽,女,1973年6月生,辽宁省盘锦市实验幼儿园书记、园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前教师教育、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