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元认知理论及其实践策略

王志伟
  
科创媒体号
2025年8期
旺苍县白水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白水镇

摘要:元认知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元认知理论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制定计划、学习监控和自我调节等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中元认知理论的实践策略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调整策略、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调整策略、问题策略的培养策略和实践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认知;实践策略;教学质量;

引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思维逻辑性,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元认知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它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元认知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元认知理论的概念与作用

元认知,也被称为元认知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己的知识、思维过程、认知策略等认知结构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一种能力。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人不断进行知识建构、认知加工、对知识进行反思和调节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元认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有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元认知理论不仅在教学中应用广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元认知理论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元认知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元认知理论,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元认知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元认知实践策略

3.1学习目标设定与调整策略

3.1.1目标的明确和分解

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时,自己应该明确知道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这就是元认知中的目标设定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具体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将数学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目标制定时,教师应该对数学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将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在内,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自觉性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那么教师就应该制定一些挑战性目标。

3.1.2目标的调整和反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调整,及时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找出不足,并根据不足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为了保证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学目标要体现出阶段性、层次性和导向性;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地调整;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调整时应注意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

3.2学习方法选择与调整策略

3.2.1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性,选择适合每个学生。

3.2.2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变化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变化,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图形结构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学习几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

3.3问题策略的培养策略

3.3.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主动向教师提问。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相互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对小组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了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3.3.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测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家里的一面墙作为测量对象,然后计算出墙的高度。在学习了“测量”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测量的结果制作一张平面图,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出墙的高度。学生在制作平面图时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然后让学生将平面图上的问题全部解决。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问题与挑战

4.1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虽然元认知理论已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元认知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元认知理论;教师对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还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正确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没有很好地实现自我学习;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有限等,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元认知理论已经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也是元认知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元认知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卓剑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4,(34):10-12.

[2]王斌蕊.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8):94.

[3]蔡炳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