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七年级地理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 要:在教育不断革新的当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意义非凡。然而,传统地理教学中,作业形式多以书面习题为主,学生缺乏在真实地理环境中实践的机会,导致地理实践力培养受限。本文聚焦七年级地理教学,深入探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业设计与实践。通过开展实地考察作业、设计地理实验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课本,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助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七年级地理;作业设计;地理实践力;培养;实践
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山川河流的分布到气候的变化,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地理知识往往抽象难懂,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的魅力,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创新的地理作业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围绕七年级地理教学内容,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实地考察和地理实验等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进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为学生打开探索地理世界的新大门。
一、开展实地考察作业,深化地形地貌认知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极为注重学生在真实地理环境中的亲身实践与深度探索。实地考察活动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核心途径之一。置身于真实的自然地理场景,学生能够超越课本知识的框架,以更直观、鲜活的方式观察和感知各种地形地貌。通过实地探查,学生不仅能进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还能对不同地形的形态、构造特征进行细致观察,并深入剖析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此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直接资料的机会,使他们在观测过程中锻炼出敏锐的观察力,在分析地理现象时增强逻辑思维与分析技能,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培育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而是主动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眼前的实际地理环境相联系,实现知识的融合与运用,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地理实践力,为日后深入探究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地理难题奠定坚实基础。
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章节学习结束后,教师精心组织了实地考察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选取家乡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城市中心、郊区、山地等不同区域,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进行深入观测。以家乡山地的气温观测为例,学生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的热情踏上实地。他们严谨认真地测量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细致观察气温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并记录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情况。同时,学生们还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探究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的学生注意到山地不同坡向的气温存在差异,推测这可能是由于山坡朝向不同导致的太阳辐射差异所致。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对教材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一般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等气温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他们还进一步分析了气温变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例如,气温的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分布,进而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气温的年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决定了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生长周期;在城市规划中,气温分布也需要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以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此番实地考察,使学生们将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区域地理实际紧密相连,地理实践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设计地理实验作业,探究地理原理奥秘
地理实验作为一种高效且富有价值的教学与学习途径,是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关键手段。在地理学科领域,许多抽象的原理和法则,仅凭文字叙述和图像展示,往往难以使学生达到深刻理解。因此,我们精心策划了地理实验任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实践的平台【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模拟地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仿佛亲身经历了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同时,在深入探究地理原理本质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逐步掌握了地理知识和技能。此外,地理实验往往需要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地球的运动”章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构思了地理实验任务。学生们借助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过程。实验期间,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操控地球仪,细致观察在地球自转和公转中展现的种种奇妙景象。例如,在模拟地球自转时,学生们目睹地球仪上不同区域陆续被手电筒光芒照亮,直观领悟了昼夜交替的机理。而在模拟地球公转时,随着地球仪的旋转,学生们清晰地观察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复移动,不同纬度区域获取太阳热量的差异也赫然显现。这些鲜活的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四季更迭的缘由及五带划分的根据等教材核心内容。部分学生更进一步,将地球运动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如夏季白日长、冬季白日短等。此次实验,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原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动手实践技能得到了充分磨砺,地理思维水平也显著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愈发浓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实地考察作业和设计地理实验作业,对七年级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效显著。实地考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紧密结合,深化对地形地貌、气温变化等知识的理解;地理实验则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地理原理,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作业形式不仅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瀚娴.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4.DOI:10.43807/d.cnki.gbtsf.2024.000054.
[2]廖怡.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4.DOI:10.27684/d.cnki.gxndx.2024.00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