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余瑞雪 李珂 石佳 石峻华 段龙薇
  
科创媒体号
2025年7期
成都市武侯区第五幼儿园 61004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研究聚焦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应用,探究其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剖析该技术的特点、应用模式及对幼儿词汇、语句、表达流畅性和创造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能有效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故事生成;语言教育

一、引言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利于日常交流,还对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意义重大。传统幼儿语言教育多依赖教师讲故事、绘本阅读等。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为幼儿语言教育带来新契机,能依幼儿兴趣和语言水平生成个性化内容,以有趣形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探讨其作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概述

(一)发展阶段

前语言阶段(0 - 12个月):幼儿以哭声、笑声、咿呀声等表达需求情感,对声音产生兴趣,区分不同语音,为语言产生奠基。

单词句阶段(12 - 18个月):幼儿说出单个词表达完整意思,如“妈妈”可能代表多种含义,词汇量增长慢。

双词句阶段(18 - 24个月):幼儿将两个词组合表意,如“宝宝吃”,语言结构复杂化,词汇量增加。

简单句阶段(24 - 36个月):能说简单完整句,结构符合语法,开始用修饰词,表达更丰富。

复杂句阶段(36个月以后):逐渐使用含因果、转折关系的复杂句,词汇量猛增,表达逻辑性和连贯性增强。

(二)发展重要性

促进认知:语言是思维工具,助幼儿理解世界、逻辑思考与解决问题,整理想法经验,提升认知能力。

增强社交:清晰准确的表达助幼儿传达意图、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培养自信与情感表达:幼儿清晰表达需求情感可获成就感,增强自信,也是情感宣泄方式,利于心理健康。

三、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的特点与应用模式

(一)特点

个性化定制:依幼儿年龄、性别、兴趣、语言水平生成故事,如为喜欢动物的幼儿生成动物主角故事,为语言基础好的幼儿加入丰富词汇和复杂句式。

交互性强:借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幼儿实时互动,依幼儿反馈调整内容和讲述方式,增强参与感。

多媒体融合:融合文字、图像、音频、动画,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助于理解记忆。

内容更新快:快速获取大量信息,依新知识和流行元素更新内容,让幼儿接触新颖素材,保持学习新鲜感。

(二)应用模式

独立学习:幼儿通过智能设备自主使用故事生成应用,随时选择喜欢的故事,按自己节奏互动学习。

课堂辅助:教师在语言教学课堂引入,依主题生成故事,组织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亲子互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工具,引导幼儿参与创作讲述,增强学习效果,促进亲子关系。

四、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机制

(一)丰富词汇积累

多样化呈现:故事内容涵盖多领域词汇,如太空探索故事让幼儿接触“宇宙”“卫星”等词。

情境化学习:词汇融入生动情境,幼儿理解情节时掌握词汇含义用法,比单纯背诵更易记忆运用,如“小兔子小心翼翼地穿过森林”。

(二)提升语句组织能力

语法示范:故事遵循语法规则,幼儿听和模仿时潜移默化学习句子结构和语法,如“小熊把蜂蜜罐打开了”展示主谓宾和“把”字句用法。

复杂句式引导:依幼儿水平生成含并列、复合句的故事,如“虽然下雨,小朋友仍在公园开心玩耍”,助幼儿理解复杂句式。

(三)增强表达流畅性

反复模仿:幼儿爱反复听感兴趣的故事并模仿表达,多次练习使发音和语调更自然流畅。

实时反馈:语音识别功能实时分析幼儿表达,出现错误及时纠正,帮助优化表达。

(四)激发创造性表达

开放性内容:故事设开放性情节和问题,如结尾留悬念,激发幼儿想象,用语言表达想法,促进创造性表达。

互动启发:人工智能积极回应引导幼儿提问和想法,依创意拓展内容,提供创作灵感,培养创造性表达能力。

五、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对象:选某幼儿园中班两个平行班各30名幼儿,一组为实验组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另一组为对照组用传统故事讲述教学。

工具:采用权威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量表评估;研究者和教师观察记录幼儿课堂和日常语言表现;用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幼儿在家语言变化的感知。

周期:为期一学期,学期初和末测试,过程中持续观察记录。

(二)研究过程

实验组:教师每周安排3 - 4次学习活动,依教学目标和幼儿兴趣生成故事,引导幼儿互动,活动后组织讨论分享。

对照组:教师每周选经典绘本或童话讲述3 - 4次,通过提问等方式助幼儿理解,但无人工智能辅助。

(三)研究结果

测试结果:学期末,实验组在词汇量、语句完整性、表达流畅性、创造性表达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下表:

观察记录:实验组幼儿课堂主动发言多,语言表达词汇丰富、句式复杂,日常交流也更积极主动、灵活多样。

家长问卷:实验组家长反馈孩子表达积极性提高,能讲更完整有趣故事,词汇量增加,表达能力提升显著;对照组家长反馈较少,部分称孩子变化不明显。

(四)研究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能显著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通过丰富词汇、提升语句组织、增强流畅性和激发创造性表达等机制,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有效手段。

六、应用建议

(一)合理选择工具

教师和家长依幼儿年龄、语言水平和兴趣,选内容健康、形式多样、交互性强且安全的人工智能故事生成工具。

(二)结合传统教学

不能用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应与绘本阅读、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结合,提供多元学习环境。

(三)教师指导

教师在使用中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助幼儿理解故事、思考讨论、积极互动,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四)家庭配合

家长积极配合,在家与幼儿用工具亲子阅读互动,鼓励幼儿创编故事并给予肯定,营造家庭语言学习氛围。

七、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故事为幼儿语言教育带来新机遇,通过个性化、交互性等特点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实证研究证实其积极效果,但应用中需注意选择工具、结合传统教学、加强教师指导和家庭配合。未来研究可探索最佳应用模式和策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曼殊. 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2] 周兢, 余珍有. 幼儿园语言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 黄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王晶, 陈琳.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儿童语言学习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06): 110 - 116.

[5] 王海燕, 杨卉.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及建议[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06): 3 - 13.

[6] 刘宝根, 康丹, 高晓妹. 3 - 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轨迹及特点[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03): 33 - 47.

学校名字: 成都市武侯区第五幼儿园

作者简介:(姓名:余瑞雪出生年:1996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乐山市 职称:中小学二级 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