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塑造与教育高校大学生重要的理论武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穿、充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挥好党组织育人保障、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凝聚理论教育、双创实践与社会实践育人合力,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进一步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教育;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因此,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所。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主要内容让大学生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让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发展战略,进而增强自身的责任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总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3]。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要求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创新能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从全局的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更好发挥个人的综合能力[4]。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
首先,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学,能够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其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再次,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增强感染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5]。
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遵循的原则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铸魂育人,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因素,体现因材施教,以达到最大的教育实效。这就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的重要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际问题中,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作用。
(三)坚持探索创新原则
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线上和线下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要逐步完善教学改革创新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一)发挥党组织育人保障、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
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夯实育人基础。高校党员必须以身示范,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全方位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制定高校教师党员专题学习计划,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纳入自主学习考核内容,确保教师党员学深悟透,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发挥学生会、社团等群团组织的育人作用,坚持共青团思想引领、联系服务、示范带动功能建设,帮助大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勇担时代重任,树立远大理想。
(二)凝聚理论教育、双创实践与社会实践育人合力
一方面,高校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丰富实践育人内涵,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增强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打造全环境育人思政格局。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高校要扎实构建创新创业实践的育人平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同频共振。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渠道,通过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矩阵打造全链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起实践育人品牌项目载体。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围绕“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科技专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子回访母校社会实践活动和青鸟计划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技术服务和政策宣讲,引导青年学生要坚持学用结合,坚持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结合起来,发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把乡村田野当作广阔课堂,把专业知识用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发展。
(三)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良好文化氛围
环境育人是中国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理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创设教育环境,构建良好文化氛围。首先,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创设“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览区域,如利用展板、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在校内的公共区域展示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内容。其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党员开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座谈会、讲座、论坛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及意义。另一方面,将“红色校史”“红色人物”作为“大思政课”生动教材,把红色教育“红”的底色与农业院校“绿”的特色深度融合,形成“以红点绿”的思政课教学特色。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活动,创新载体形式。
高校思政课是紧密联系社会动态、反映社会现实的特殊课程,不仅要回应社会关切,更要紧握时代脉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现实要求,时代之需。必须充分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活力,不断丰富教学载体,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积极创设教育环境,从而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强大引领力和号召力,不断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知情意行”视域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金丹.新丝路:2023,第11期.
[2]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颜志敏.学术与实践.2023,第1期.
[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王志超,许晓辉,芦科漩.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22,第6期.
[4]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陈志鹏,白苡嘉,崔凡.新丝路:中旬.2023,第11期.
[5]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J]. 蒲清平,王雪婷,漆钰.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