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端午节为例
摘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推进之际,文化传承与教育议题愈发显得举足轻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的传统节日文化,其内在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可小觑。通过将端午节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的实践中,诸如通过动手制作龙舟模型、绘制精美粽子图案等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民族自尊心的培育,还能有效促进其艺术修养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本文聚焦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旨在深入探讨其文化元素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以创新性融入的具体策略与实践路径,以期能为小学美术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为传统节日文化的薪火相传与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小学美术教学;探索与实践;端午节
在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之下,文化多样性与传承之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传统节日文化深蕴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与鲜明的民族精神。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急剧加速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传统节日文化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影响力正悄然减退。在此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传承与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
一、主题创作:激发创意与文化表达
主题创作在美术教育的实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借助特定主题的设定,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在围绕端午节这一文化主题进行构思时,教师可以精心挑选龙舟、粽子、艾草、五彩绳等富有代表性的节日符号,引导学生参与绘画、手工艺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1]。首先,教师通过呈现端午节相关的图像资料、视频片段或实物展品,引领学生细致观察并深入探讨这些元素的独特风貌与深层寓意。譬如,龙舟的流线型设计、绚烂的色彩搭配以及繁复的装饰图案,粽子的独特形态与包裹技艺等,均能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符号的理解,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灵感。随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由创作。在绘画课堂上,学生可以以“龙舟竞渡”为创作主题,描绘龙舟在江河之上你追我赶的壮观场景。在创作实践中,学生需综合考量画面的构图布局、色彩运用以及线条表现,同时,还需思考如何借助视觉语言传达出端午节热闹非凡、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手工艺创作方面,学生可以尝试动手制作龙舟模型或粽子造型的艺术品,通过剪裁、折叠、粘贴等多种手工技艺的运用,以及对龙舟比例结构的精准把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空间想象与创新能力[2]。此外,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进行集体创作,如组织学生共同绘制一幅大型的端午节主题壁画,每位学生各司其职,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整幅作品。
二、文化讲解:深入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从端午节的起源谈起,细致描绘屈原的传奇故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借此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通过对屈原爱国情怀与坚韧意志的阐述,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端午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与精神实质。随后,教师可进一步拓展,详细介绍端午节的诸多传统习俗,诸如龙舟竞渡、品尝粽子、悬挂艾草、佩戴香囊等,并深入剖析这些习俗背后的象征寓意。譬如,龙舟竞渡不仅是一项展现力与美的体育竞技,更是对屈原高尚精神的缅怀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彰显;而粽子的食用,则是对屈原深切怀念与对美好生活无尽向往的象征。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如放映相关纪录片、动画短片或播放应景音乐,以此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与情感体验。例如,一段龙舟比赛的视频,足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紧张激烈的竞赛现场;而一部关于屈原的动画短片,则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联络当地的民间艺术大师或文化学者,邀请他们莅临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或技艺展示,让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并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技艺与文化习俗[3]。譬如,邀请一位粽子制作高手现场演示包粽子的精湛技艺,并分享不同地区粽子的特色与包制方法;或是邀请一位香囊制作艺人,展示香囊的制作流程,并阐述香囊的多样种类与实际用途。这些生动的实践活动,无疑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且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实践活动:增强参与感和体验感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端午节文化的重要途径。经由参与一系列与端午节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以一种更为直观且生动的方式,把握传统节日的习俗脉络与文化内涵,从而极大地提升其参与热情与体验深度。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并引领学生参与包粽子的实践环节。在活动筹备阶段,教师应详尽阐述粽子的种类、包法以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随后,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将亲自上阵,动手包制粽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习得一项宝贵的传统技艺,更能在亲身实践中,对端午节食用粽子的习俗及其深远意义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地,教师还可以巧妙设计赛龙舟的模拟体验活动。鉴于实际条件的制约,赛龙舟的模拟活动可巧妙地转移至室内空间进行,例如,利用桌椅或纸板等简易材料,搭建起龙舟的缩小版模型,并组织学生分组展开激烈的竞赛。在竞赛拉开帷幕之前,教师应细致讲解赛龙舟的悠久历史与竞赛规则,同时着重强调团队合作在赛龙舟活动中的核心地位。通过这一精心设计的模拟体验,学生们将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赛龙舟的紧张刺激与团队协作的非凡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广泛探索并引入其他与端午节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诸如制作香囊、编织五彩绳等。在制作香囊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香囊的丰富种类、实用功能及其制作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创意,设计出独具匠心、风格各异的香囊作品。而编织五彩绳的活动,则能够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五彩绳所承载的吉祥寓意与象征意义,并亲手编织出专属于自己的五彩绳,以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与诚挚祝福。
结束语
总之,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通过这种融合,我们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俊秀.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路径探索[C]//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4.
[2] 吴桂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研究[J]. 教师,2023(32):72-74.
[3] 安秋梅. 谈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3):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