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精益制造体系的“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聚焦精益制造体系标准要求,以持续优化基于工位制节拍化的物流配送模式,在精益物流管理中精益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构建了“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并在物流公司进行了全面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智能化工具、供应链优化、未来物流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物流管理中的效率和成本控制变得尤为重要。物流公司在传统物流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库存管理效率低下、物料齐套率偏低、物料配送不准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为解决以上问题,物流公司通过引入工位制节拍化配送和智能化工具,并反复研究,不断探索、持续优化、总结提炼并实施了“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物流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一、“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型的内涵
物流公司结合精益管理理念,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经过多年物流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持续探索与实践,总结、提炼、形成了一套成熟的“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型。“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型是指“一个中心,三大目标,三大平台”。
“1”即:以基于工位制节拍化的物流管理模式的构建为中心;
“3”即:一是实现物料保供配套零风险;二是强化仓储基础管理、细化过程管控、降低库存资金;三是实现从“门到门”向“手到手”全面升级的套餐式配送模式。
“3”即:供应链协同平台、WMS仓储管理平台和物料MES精益配送平台。
物流公司以基于工位制节拍化的物流管理模式的构建为中心;通过供应链协同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实现物料保供配套零风险和库存资源占用的逐步降低;通过仓储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实现物料管理流程优化和项目材料成本的有效管控;通过物料MES精益配送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以“手到手”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项目物料的精细化管理。
三、构建“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策略
(一)一个中心:基于工位制节拍化套餐式的管控模式
“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以“一个中心”作为核心,即基于工位制节拍化的套餐式物流管控模式。该模式强调在物流管理中,将生产线的需求和供应链的响应高度集成,实现物料的准时化配送和工位制的严格管控。通过建立精确的工位制节拍,物流管理流程被分解为若干关键节点,每个节点都以生产节拍为导向,确保物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最优路径、最高效率流转。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升物流的运作效率,还能够大幅减少因物料供给不及时而导致的生产中断,从而保障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二)“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三大目标:精益化、零风险、全程升级
1.实现物料保供配套“零风险”
1.1供应链的信息共享
物流公司打造了精益供应链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技术变更的对接管控、模拟配送线的建设、FAI信息管控等全面的供应链信息共享,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变更传递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导致的变更损失,同时通过模拟配送线的建设,提前识别并消除物料配送风险,逐步实现了物料配套保供的“零风险”。
1.2设置VMI仓储
可以外部设置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仓储,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生产线、物流中心库、VMI外库、保供部门、供应商之间物料管理的信息流:内部物流根据生产线四日生产计划,识别四日缺件信息,传递给VMI外库;VMI外库按照缺件信息及时补料,确保物料齐套;同时根据VMI系统生成十日缺件信息,传递给供应商和保供部门;供应商接到VMI外库十日缺件信息,将所需物料送至VMI外库,消除物料配套风险。
1.3建立四级物料缺件预警机制
为了提升物料齐套率,建立并实施了四级物料缺件预警机制:一是通过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前识别出年度、月度风险供应商,确保“料不齐不排产”原则的执行。二是通过将库存与物料BOM进行比对,提前四日识别物料缺件清单,实现了提前三日缺件预警管理;三是通过VMI库管理系统与长线件供应商进行提前对接,提前统计物料的缺件信息,实现了预警管控。四是通过对分拣完成的物料,逐个扫码比对,实现了当日物料的齐套检查,实现了和生产现场的“免交接”。
2.强化仓储基础管理、细化过程管控、降低库存资金。
2.1全面推行工位制存储
物流采用的工位制存储方式,即把工位制管理延伸到仓储环节,在仓储库区,按照生产线的生产工位建立模拟仓储工位,物料按照工位存储,专人包干。实现物料上架、仓储、分拣、盘点的全流程专人管控,员工职责明确、管理高效;降低员工无效走动,提高物料分拣效率。
2.2建立三天入库制
在仓储管理中建立三天入库制,物料按照工位制进行存储,并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从而强化了仓储的基础管理。同时通过细化物料管理各环节的过程管控,实现了从物料入库到出库的全程追溯和优化管理,确保了仓储运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通过精益管理手段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积压,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库存资金占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2.3物料全流程实时管控
在物料管理方面,运用数字化手段,对物料从供应商来料—质检—入库—存储—分拣—出库进行了全流程可追溯管控,尤其在物料仓储环节,物料的入库、分拣出库均通过手持扫码枪操作,保证了物料的帐卡物三者相符,提高物料管理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
2.4储运一体化工装
逐步推进了储运一体化的工作,并每年逐步扩大储运一体化的范围,储运一体化是通过定置循环工装实现从供应商生产线到主机厂生产工位的直接配送,取代了传统的仓储货架、配送工装等,从而达到减少物料的搬运次数、提高运输效益、减少木箱使用从广义上,可以延伸至供应商的过程管控、质量管控(防止磕碰)、信息化管控等。
2.5智能工具应用
在物料管理方面设计研发并使用了多项智能设备:一是通过微库实现了对于紧固件类通过物料的存储、入库、分拣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通过智能料箱的运用,实现了工具、消耗料等无准确定额物料的发料管控,将料箱放置于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现拿现用,节省了物料分拣、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同时提高了效率。
3. 实现套餐式配送从“门到门”向“手到手”的全面升级
根据产线生产计划安排,以作业岗位为单位组织开展物料的分拣和配送工作,每名作业岗位所需的物料放置在一个定制配送工装中,由物流配送人员将物料配送至作业人员手上。
(三)三大平台:供应链协同、WMS系统、MES系统
1. 供应链协同平台
供应链协同平台通过将管理延伸至供应商,建立了库存共享和异常情况的及时传递机制,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平台能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协同,使得供应商与生产线的对接更加顺畅,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生产延误。
2. WMS系统平台
定制化的WMS系统平台根据企业物流需求,区分大件、中件、小件和工具消耗料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该系统,企业能够实现物料的全程追踪与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一环节的物料流动都处于受控状态。
3. 物流MES系统平台
物流MES系统平台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缺件统计和物料拉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物料按需供给。该系统通过ERP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无备料不入库、缺件自动预警、配送计划自动生成等功能,从而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和连续性。
通过以上“三大目标”和“三大平台”的有机结合,“1+3+3”精益物流管理模式在保障物料供应的同时,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