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路径分析
摘要:在当今教育环境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阶段,应积极响应核心素养的导向,优化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当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起点,不仅承载着传授物理知识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使命。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些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物理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能在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二)实验教学不足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校由于实验设备不足或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有限,导致实验教学开展不足。这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这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时,可以创设筷子插入水中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探究式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时,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信息化教学: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环境,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三)科学设计实验课堂提问
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具有优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实验的原理、步骤、要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思考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与此同时,科学思维能够使学生用更加科学的视角思考分析实验,推动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重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包含多个环节和步骤,每个环节都包含很多物理知识和技巧。在实验过程中,科学设计提问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科学设计提问。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实验时,教师先将一面镜子放置在地面上,然后从某个方向用激光笔照射镜子,学生会看到激光点在天花板上出现。为了使学生理解光的反射路径和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光是向下照的,为什么发光点会出现在上方?这是光的什么现象?由此引出光的反射概念,然后继续提问,光从激光笔到天花板经过了什么路径,你能尝试画出来或采用别的方法使它显现出来吗?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方向遵循什么规律,尝试做出猜想。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分析更加深入,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实验探究:探究推理,建构模型
“静电现象”教学实践策略。
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两个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教会学生摩擦起电的方法和技巧。为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引导学生提出利用两个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进行实验,再次验证结论。追问学生:橡胶棒和玻璃棒是否带有同种电荷,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探究2:引导学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设计实验,检验其他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同时思考自然界中是否存在三号电荷。为学生准备4个分组实验,分别探究抹布摩擦过的塑料尺、塑料袋摩擦过的泡沫、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头发摩擦过的气球所带电荷的种类。引导学生分析发现通过实验没有找到第三种电荷。
引发学生思考:摩擦为什么会带电?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原子结构,让学生认识原子核束缚电子的特性有强弱之别,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同时引导学生探究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的结果来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信任度与理解力。实验中的诸多环节都需要发挥集体力量,学生需要主动与他人合作,做到能够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形成团队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研究实验设计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特别是在通过实验推论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科学推理技能。通过实验探索,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观察与实践,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塑造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责任感。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目标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晓珍。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0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