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聚焦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教学管理

苏青华
  
科创媒体号
2025年21期
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小学 409800

摘要:本研究聚焦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中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教学管理问题。通过对乡村教育现状的深入观察与分析,揭示了当前存在的学生情感关怀缺失、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家校情感沟通、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习习惯等具体对策,旨在改善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质量,促进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学生

1.引言

在乡村地区,小学数学低段教育面临着诸多特殊挑战,尤其是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数量的增加,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与普通家庭学生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关注这一群体,探索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对提升乡村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基于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聚焦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教学管理的意义

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看,这一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启蒙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或家长陪伴的缺失,容易在学习上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若此时能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给予他们关心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他们在知识学习与心理健康方面实现良好发展。从乡村教育整体发展层面来说,提升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能够优化乡村小学的教育生态。当这些原本在学习上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取得进步时,会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积极向上,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3.基于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聚焦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教学管理的问题

3.1学生情感关怀缺失

在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普遍面临情感关怀缺失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主要由祖辈照顾。祖辈往往更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辅导和情感交流上存在较大局限。离异家庭学生则由于家庭结构的破裂,父母双方可能因自身情感问题,对孩子的关注度分散。孩子需要在家庭中得到监督与鼓励,然而此时家庭的不稳定状态使孩子难以获得足够的情感关怀,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缺乏动力,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2学习习惯难以养成

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中,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面临重重困难。在家庭环境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其教育观念相对传统,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家庭氛围不稳定,孩子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家庭矛盾的干扰,难以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基于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聚焦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教学管理的对策

4.1加强家校情感沟通

针对学生情感关怀缺失的问题,加强家校情感沟通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家访,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家访中可以与家长分享孩子在课堂上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情况。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这一概念时存在困难,在家访中向家长详细说明,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难点。对于留守儿童的祖辈家长,教师可以指导他们一些简单的与孩子沟通数学学习的方法,如在日常生活中,分水果时可以问孩子“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得到几分之几”,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孩子对分数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进了祖辈与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情感交流。对于离异家庭学生的家长,教师要引导双方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即使家庭结构改变,也不能减少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可以建立线上沟通群,家长和教师在群里及时交流孩子在学习分数这一单元时的表现,孩子在完成分数相关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家长和教师共同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情感支持,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面对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在教授“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假设一支铅笔2元,小明买了12支,让学生思考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问题。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计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在讲解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通过动画展示3个125相加的过程,然后引出125×3的乘法算式,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练习课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乘法计算题,如23×4、135×6等。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计算方法,互相检查计算结果,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交流习惯。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制定明确的学习规范和要求,如在做作业时,要求学生先复习当天所学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知识,再认真书写作业,做完后仔细检查。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符合要求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贴纸等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规范的数学学习习惯。

5.结束语

乡村小学数学低段教育中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教学管理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深入分析情感关怀缺失、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等问题,并实施加强家校情感沟通、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习惯等对策,有望改善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未来,还需持续关注乡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为乡村留守儿童与离异家庭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向蓉.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其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个案调查[J].中华家教, 2023(4):59-67.

[2] 张锦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 2024.

[3] 吕小玲.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教育策略[J].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0(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