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运河康养之都”的实践与探索:淮安市康养旅游开发的资源整合与路径创新
摘要:淮安市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与生态资源富集区,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正积极探索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淮安市康养旅游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特征及发展瓶颈,提出“差异化定位+产业融合”的双轮驱动策略。研究发现,淮安市需重点整合洪泽湖生态资源、中医药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构建“自然疗愈+文化养生+旅居社区”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并通过政策协同与业态创新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境,为同类城市康养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Huai'an, analyzing its current statu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propos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uai'an has established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for this industry, supported by rich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olicies. However, issues like small industry scale, product homogenization, talent shortage, and low brand awareness hinder furth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exist in macro-policy support, market demand growth, transportation advantag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paper suggests improving the industry through policy support, optimized layout, product innovation, market promotion, infra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关键词:
淮安;康养旅游;资源开发;市场需求;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1. 引言
康养旅游作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实践方向,已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25年我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淮安市地处苏北经济带核心区,拥有洪泽湖国家湿地公园、运河文化遗产及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独特优势。然而,当前淮安康养旅游仍面临产品同质化、基础设施滞后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本文旨在探索淮安康养旅游开发的资源整合路径与差异化发展策略,助力其实现“运河康养之都”的定位目标。
2.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5万。其康养旅游资源涵盖:
自然资源:洪泽湖湿地(中国第四大淡水湖)、盱眙龙虎山生态区;
文化资源:运河文化遗址、木渎古镇中医药传统、周恩来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
医疗资源:三甲医院集群与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
2.2 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调研洪泽湖湿地公园、佳禾·阳光里康养项目等;
问卷调查:收集500份游客需求数据,聚焦中老年(60%)、亚健康白领(30%)及家庭亲子群体;
政策分析:结合《江苏省康养旅游发展规划》与淮安市“十四五”文旅专项规划。
3. 淮安康养旅游开发的资源潜力与市场特征
3.1 资源禀赋与开发潜力
生态康养:洪泽湖湿地可借鉴罗甸县“贵州小三亚”模式,开发冬季避寒旅居产品,结合水上运动与森林疗养项目;
文化康养:运河文化体验线路(如漕运博物馆)+木渎古镇药膳、针灸等中医康养服务,形成“文旅+健康”融合业态;
红色康养:周恩来纪念馆周边可开发红色研学与老年疗养结合的复合型产品,延伸“周总理故乡”品牌价值。
3.2 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
核心需求:健康管理(中医理疗占比35%)、文化体验(运河研学占比17%);
客群细分:中老年人偏好生态旅居,年轻群体倾向减压疗愈项目(如湿地瑜伽、禅修体验)。
4. 发展瓶颈与竞争挑战
4.1 现存问题
产品同质化:过度依赖温泉与观光,缺乏中医主题创新;
设施短板:景区交通可达性差,医疗配套不足(如洪泽湖周边仅3家星级酒店);
人才缺口:专业康养服务人员匮乏,制约服务质量提升。
4.2 区域竞争压力
对标案例:海南三亚(医疗旅游)、云南腾冲(温泉康养)已形成品牌效应,淮安需差异化突围;
省内竞争:苏南城市(如无锡)依托经济优势抢占高端康养市场,淮安需聚焦性价比与生态特色。
5. 开发路径与策略建议
5.1 差异化定位:构建“运河康养之都”品牌
主题线路:
自然疗愈线:洪泽湖森林步道+湿地观鸟; 运河文化馆+中药浴体验;
红色康养线:周恩来纪念馆+红色疗养院。
旅居地产:开发湖畔康养公寓(小户型精装),吸引上海、南京等周边客群,借鉴罗甸县“商改住”模式。
5.2 产业融合:延伸“康养+”价值链
康养+医疗:与三甲医院合作推出慢性病康复套餐(如糖尿病管理疗程)。
康养+农业:盱眙龙虾节延伸至生态农场体验,开发药膳餐饮产业链。
5.3 政策协同与保障措施
顶层设计:申请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区,争取土地、税收优惠政策;
人才培育:与高校共建康养旅游专业,定向培养“医疗+旅游”复合型人才。
6. 案例借鉴:罗甸县康养旅居模式的经验启示
贵州省罗甸县依托暖冬气候与千岛湖资源,成功打造“佳禾·阳光里”康养度假小镇,其核心经验包括:
业态融合:整合医疗保健、温泉疗养与水上运动,形成“医养游食”一体化服务;
客群定位:主攻贵阳、成都等周边城市,推出80㎡以下精装公寓,满足旅居养老需求。
淮安可借鉴其“精准定位+轻资产运营”模式,结合本地资源打造“洪泽湖旅居社区”。
7. 结论
淮安市康养旅游开发需以资源整合为核心,通过差异化定位突破同质化竞争,以产业融合提升附加值。未来应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政策支持,并借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将“运河康养之都”打造为长三角康养旅游新地标。
参考文献
1.康养旅游调研分析报告, 2024
2.淮安区旅游产业调研情况, 2024
3.罗甸县康养旅居地产建设案例, 2025
4.乌兰察布市康养旅游调研报告, 2022 1.
5.江泽慧, 张俊, 徐铁龙. 江西省中医药康养旅游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医院, 2024, 28(1): 70-72.
6.程云, 段杰.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激发了康养旅游意愿——一个条件过程模型的检验[J]. 旅游学刊, 2022, 37(7): 119-132.
7.胡静轩, 彭菲, 努尔买买江·库来西, 等. 长江经济带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3): 62-70.
i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2级学生
ii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22级学生
iii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