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航空航天通信中的发展趋势

孙杨
  
科创媒体号
2025年23期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海口市

摘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航空航天通信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其发展趋势包括通信技术高速化、智能化及小型集成化。高速化提升数据传输效率,智能化增强系统自主决策能力,小型集成化则节省空间与能耗。这些趋势将推动航空航天通信迈向新高度,提升整体性能与可靠性。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通信;发展趋势

引言:航空航天通信对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求极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融入,为其带来变革。随着科技进步,该领域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研究其发展趋势,对提升航空航天通信水平、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进行详细探讨。

1.高速化趋势

传统结构设计大多面向力学性能优化,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轻量化目的,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高端装备对多功能构件的设计需求越来越高,仅考虑力学性能与轻量化耦合设计已难以满足多功能构件的需求,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多功能结构设计与基于环境激励响应的智能结构设计逐渐发展起来。在航空航天通信领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化趋势愈发显著。航空航天任务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数据,例如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复杂的科学探测数据等。高速化的通信技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成为了关键。通过采用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如高阶调制方式,可以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更多的数据。同时,光纤通信技术也在航空航天通信中有了新的应用拓展,其本身具有的高速传输特性,为航空航天通信的高速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高速化趋势还体现在通信协议的优化上,新的通信协议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数据分组,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这对于航空航天中诸如飞行器之间的实时通信、航天器与地面控制中心的快速数据交互等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2.智能化趋势

2.1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

在中国的航空航天通信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为通信带来了诸多变革。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通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例如在信号检测方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微弱的信号。在干扰抑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干扰的类型和特征,自动调整通信参数来抑制干扰。对于航空航天通信中的复杂信道环境,人工智能能够建立精准的信道模型,预测信道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另外,人工智能还可用于通信资源的优化分配。在航空航天任务中,通信资源相对有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不同任务的优先级和数据量需求,合理分配带宽、功率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障重要数据的高效传输。

2.2自主决策通信系统构建

构建自主决策的通信系统是航空航天通信智能化趋势的重要体现。在航空航天环境中,通信系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空间环境的变化、通信设备的故障等。自主决策通信系统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根据预设的规则和实时的环境信息做出决策。例如,当卫星通信链路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份链路,或者调整通信频率以重新建立连接。这种自主决策能力依赖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通信系统的状态参数,同时结合智能算法,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有助于提高航空航天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通信中断带来的风险。

2.3智能频谱管理技术

智能频谱管理技术在航空航天通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随着通信业务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变得越发紧张。智能频谱管理技术能够动态地感知频谱的使用情况,通过频谱感知技术准确地检测出空闲频谱资源。然后,利用智能算法对频谱进行分配和调度,根据不同通信业务的需求,如数据量、传输速率、优先级等,合理地分配频谱资源。这不仅可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还能够避免不同通信业务之间的频谱干扰。例如,在航空航天通信中,对于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等不同业务,可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分配相应的频谱资源,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智能频谱管理技术还能够根据频谱环境的变化,如受到干扰时,及时调整频谱分配策略,保障通信的连续性。

3.小型集成化趋势

3.1微型通信设备研发

在中国的航空航天通信领域,微型通信设备的研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航空航天任务对设备的体积、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微型通信设备能够在满足通信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例如,微型卫星通信终端的研发,通过采用高度集成化的电路设计和小型化的天线技术,使其体积大幅缩小。在一些微小卫星项目中,这种微型通信设备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通信功能。同时,微型通信设备的研发也注重性能的提升,采用先进的通信芯片和高效的功率放大器,在减小尺寸的同时,提高了通信的传输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这对于航空航天中的分布式卫星系统、小型飞行器通信等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3.2集成化芯片技术进展

集成化芯片技术在航空航天通信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集成化芯片的性能越来越高。在航空航天通信芯片的设计中,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成为了发展趋势。例如,将信号处理、调制解调、射频收发等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不仅减小了芯片的面积,还降低了功耗。这种集成化芯片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集成度,减少电路板的面积和系统的复杂度。同时,集成化芯片技术还注重可靠性的提升,通过采用特殊的封装技术和冗余设计,提高芯片在恶劣航空航天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此外,中国在集成化芯片技术方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实现国产芯片在航空航天通信领域的自主可控,降低对国外芯片的依赖。

3.3低功耗通信模块设计

低功耗通信模块设计是航空航天通信小型集成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航天应用中,能源供应往往受到限制,因此降低通信模块的功耗至关重要。通过采用先进的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如低电压、低功耗的芯片选型,能够有效降低通信模块的静态功耗。在动态功耗管理方面,设计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根据通信模块的工作状态,如待机、发送、接收等不同状态,动态调整电源供应,降低不必要的功耗。同时,优化通信协议也有助于降低功耗,例如采用短包通信协议,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额外开销。低功耗通信模块的设计能够延长航空航天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在航空航天通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航空航天通信中的发展趋势显著,高速化、智能化、小型集成化将持续推动行业变革。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促进各趋势协同发展,以满足航空航天通信不断增长的需求,助力航空航天事业取得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贺涛,陈华伟,李滚.《航天测控通信原理及应用》教材的建设与思考[C]//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22:97-100.

[2]殷旺,应用于航空航天通信领域介电常数24微波介质材料的研发及器件产业化.广东省,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11-29.

[3]刘业胜,韩品连,胡寿丰,等.金属材料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9,57(10):62-6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