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蕴含丰富智慧,为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提供了宝贵指导。本文深入剖析陶行知教育理念内涵,分析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理念提出创新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说明,旨在探索出更高效的家园共育模式,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
一、引言
幼儿教育阶段,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其协同合作对幼儿的发展意义重大。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等,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实践的重要性,与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在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家园共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优势,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品德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教育理念内涵
(一)“生活即教育” 理念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教育契机。幼儿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玩耍、交流,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将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和成长。例如,通过引导幼儿参与种植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观察、记录和照顾植物,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便是 “生活即教育” 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生动体现。
(二)“社会即学校” 理念
该理念拓宽了教育的空间范围,强调社会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和家庭不应是孤立的教育场所,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都可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鼓励幼儿走出幼儿园和家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接触不同的人和事,能够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让幼儿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探索精神。
三、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教育目标不一致
部分家长将幼儿教育重点放在知识学习上,期望幼儿在幼儿园能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掌握读写算技能。而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如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等。这种教育目标的差异,导致家园在教育行动上难以协调一致,影响家园共育效果。例如,家长给幼儿布置大量书面作业,与幼儿园倡导的游戏化学习理念相悖,使幼儿产生学习压力,降低对学习的兴趣。
(二)家园沟通形式单一
目前,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交流等方式。家长会通常定期举行,时间有限,难以深入探讨每个幼儿的具体问题。家长微信群虽方便信息传递,但多以通知为主,缺乏实质性的互动交流。这种单一的沟通形式,使得家园之间难以建立深入、有效的沟通机制,无法及时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家长在微信群中询问幼儿在园表现,教师可能因忙碌无法及时详细回复,导致家长对幼儿在园情况了解不足。
四、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策略
(一)基于 “生活即教育”,统一家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宣传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的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学习,而是生活能力、品德修养、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将教育融入家庭生活的点滴。例如,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幼儿园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也要紧密结合幼儿生活实际,让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家园教育目标达成一致。
(二)依据 “社会即学校”,丰富家园沟通形式
利用 “社会即学校” 理念,拓展家园沟通渠道。除传统沟通方式外,幼儿园可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环保行动、参观科技馆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交流、互动,增进彼此了解。同时,幼儿园还可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职业特点,拓宽视野。例如,邀请医生家长为幼儿讲解卫生保健知识,邀请警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等。这种多元化的沟通形式,既能丰富幼儿学习内容,又能促进家园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合作。
(三)践行 “教学做合一”,提高家长参与度
幼儿园应践行 “教学做合一” 理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实践。通过组织亲子手工制作、亲子烹饪、亲子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在共同 “做” 的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参与度。例如,在亲子手工制作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教师现场指导,让家长亲身感受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幼儿园可设立家长志愿者岗位,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如协助组织户外活动、参与图书整理等,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
五、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一)“生活小达人” 家园共育项目案例
某幼儿园开展 “生活小达人” 家园共育项目,以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理念为指导。项目开始前,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项目目标和意义,强调生活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统一了家园教育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制定幼儿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包括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方面。教师在幼儿园通过游戏、儿歌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生活技能,并拍摄教学视频发送给家长。家长在家中按照幼儿园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实践,及时反馈幼儿在家表现。同时,幼儿园定期组织亲子生活技能比赛,如穿衣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该项目,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家园关系更加紧密,实现了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
(二)“社区小卫士” 社会实践活动案例
另一所幼儿园组织 “社区小卫士” 社会实践活动,依据 “社会即学校” 理念。活动前,幼儿园通过家长微信群发布活动通知,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当天,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社区环境问题,鼓励幼儿思考解决办法,家长积极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活动结束后,幼儿园组织家长和幼儿进行分享交流,幼儿分享活动感受,家长分享教育经验。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丰富了家园沟通形式,促进了家园之间的深度合作,提升了家园共育质量。
结论
陶行知教育理念为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等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家园共育模式中存在的教育目标不一致、沟通形式单一、家长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同时,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支持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范苏英.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生活教育, 2025, (03): 64-66.
[2]陈丽华. 陶行知教育理论下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J]. 好家长, 2024, (17): 6-7.
[3]索南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启示[J]. 科幻画报, 2023, (01): 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