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标准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改进策略,如课程品质提升策略、实践基地质量提升策略、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策略、全员参与策略、考核评价改进策略,以期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
一、引言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然而,当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仍存在一些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多数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大部分老师没有企业单位的从业经历和经验,这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是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源有限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实训内容单一、与工作岗位脱节、实践基地和设备落后,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胜任力。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当前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考核机制主要侧重于单一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实践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考核相对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发展目标比较片面;对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与考核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跨学科应用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难以胜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全体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参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专业实践任务指导书质量标准,并将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各课程中,共同细化各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确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专业课程实践成果评价维度,进而确定评价指标与标准,以确保评价体系与实际工作不脱节,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助力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具体策略如下:
(一)课程品质提升策略
与企业专家共同调查分析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发挥每一门课程的作用。同时,引入企业内部控制、数字管理会计、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高层次、前沿技术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基地质量提升策略
1.根据需求筛选合作企业,提高实践基地与培养目标的贴合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例如选择财务流程规范且数据管理先进的企业合作,帮助师生接触前沿的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度应用;选择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合作,使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从初创阶段到成长过程中的财务工作,培养师生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的能力;选择与当地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由其提供企业真实的账套,助力学生更好的开展实践项目。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师生的专业素质。
2.优化校内会计实训基地。
引用合作企业的智能财税共享平台、智能财税1+X等多个教学软件。校企共同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策略
结合教学计划派出教师到合作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记账、报税等工作,实际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升了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又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使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这又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确定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助力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另外,可以发挥企业兼职教师的作用,一方面为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另一方面组建团队共同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各项赛事或项目的协作中共同提高。
(四)全员参与策略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授课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确定实践教学项目及评价体系,细化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与实践成果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工作过程的整体表现和工作质量积极参与到质量改进的决策中。学生也通过展示其学习成果的质量、成长进步的轨迹和工作胜任力的提升等关键信息参与到质量改进的决策过程中。
专业与企业信息共享,共同参与案例教学库的建立,共同开发企业真实运营的会计实训项目。在实训中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税务申报、财务分析等技能,有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五)考核评价改进策略
建立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既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又考核学生学习成果还考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原有水平的提升情况,考核评价策略的改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向自己的职业目标逐渐靠近。
四、结语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本着“以师生发展进步、满足社会需求为关注焦点、基于事实制定决策、全员参与、系统管理、持续改进”等原则,采用课程品质提升、实践基地质量提升和师资队伍质量提升策略、全员参与策略、考核评价改进策略,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国光.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11):60-67.
[2]陈舒宇.大数据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索[J].今日财富,2020,(24):187-188.
[3]徐笛源.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4,(20):81-84.
【作者简介】侯语辞(19884-),女,满族,籍贯:吉林省乾安县人,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吉林省 松原 138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2023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TQM理论和OBE理念的高职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标准研究——以松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23ZCZ036)。松原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度院级立项课题——《基于TQM理论和OBE理念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立项编号:SZ202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