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ARM-Linux与GPS/BDS双模定位的智能行车记录仪系统优化研究

龙宇
  
科创媒体号
2025年35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工程与材料学院 四川省绵阳 621050

摘要:基于智能行车记录仪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研究系统分析了ARM-Linux架构与多模卫星定位技术的协同优化方案。研究发现,采用高度集成设计的嵌入式处理器可显著降低硬件成本,配合实时性优化的Linux内核能将系统响应延迟控制在微秒级。针对复杂城市环境中单系统定位可靠性不足的问题,融合GPS与北斗信号的解决方案通过时空对准组合定位算法,实现了亚米级定位精度与90%以上的服务可用性。多方测试数据表明,开源操作系统在驱动复用率和安全机制方面的优势,可有效缩短开发周期并增强数据保护能力。研究还指出,新型编程语言的应用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将是提升下一代产品性能的关键方向。

关键词:ARM-Linux架构;GPS/BDS双模定位;智能行车记录仪;实时性优化

引言​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智能行车记录仪行业正处在从单一记录到“感知-决策-存储”一体化转型的关键环节。智能行车记录仪不再仅局限于记录行车视频,而是借助各类传感器实现对车辆周边环境的实时感知,并通过AI大数据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存储、反馈。而Armv9架构[1]的推出,也为车载设备带来了更强大的性能与安全性提升。其中新的指令集与架构优化,使得处理器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效率更高。Linux丰富的驱动库和开源社区资源,也为开发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开发环境,加速了智能行车记录仪功能的迭代更新。

与此同时,智能交通系统蓬勃发展,智能行车记录仪作为关键数据采集终端,其定位技术的优劣对整个智能交通系统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深入剖析 ARM-Linux 架构与ROST方案的技术经济性,探究GPS/BDS双模定位技术[2]在复杂场景下的适应性,不仅有助于挖掘双模定位在交通流量监测、智能调度、交通安全预警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推动智能交通系统迈向高效、智能,而且为智能行车记录仪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了方向。

一、技术架构分析​

1.1 处理器平台竞争格局​

在ARM-Linux阵营中,全志T系列以其突出的成本优势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系列芯片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有效地减少了外部元器件的使用数量,从而将整体硬件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这种成本优势使得全志T系列在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级市场以及一些对成本有严格控制要求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时性需求方面,Linux通过 PREEMPT_RT补丁[3]取得了显著进展。该补丁对 Linux 内核的调度机制进行了优化,有效降低了中断延迟,使其能够达到小于50μs的水平。尽管与FreeRTOS[4]的20μs相比仍有差距,但这一改进已能满足大部分智能行车记录仪在实时性方面的要求。例如在紧急事件触发时,如车辆发生碰撞或急刹车,记录仪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响应,准确记录关键信息,为后续的事故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1.2 操作系统生态成熟度​

从开发效率的角度来看,Linux操作系统具有显著优势。其开源社区资源极为丰富,这意味着开发者在进行智能行车记录仪的开发工作时,大量的硬件驱动程序无需从头编写,而能直接复用开源社区或已有项目中的成熟代码。​相比之下,Thread[5]等操作系统在驱动开发方面则面临较大挑战。由于缺乏像Linux这样丰富的开源资源,开发者需要针对每个具体项目、每种硬件设备进行定制化开发。从底层硬件接口的适配到上层软件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开发工作量大幅增加,开发效率低下。​

在安全性方面,SELinux[6]在车规级应用中展现出强大的MAC机制优势。智能行车记录仪作为存储大量车辆行驶数据、驾驶员行为数据等敏感信息的设备,其安全性至关重要。SELinux 通过对系统中的文件、进程、设备等,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而且,SELinux 的策略配置具有高度灵活性,开发者可以根据智能行车记录仪的实际应用场景和安全需求,精细地调整访问控制策略,从系统层面构建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二、定位技术演进分析​

2.1 单/双系统性能边界​

在复杂的城市峡谷场景中,卫星信号的遮挡给定位带来极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献[7]提出融合 GPS 与北斗信号的解决方案,通过时空对准组合定位算法,采用改进选星算法可以获得更佳星座组合方式确保定位的稳定性,为车辆提供更可靠的导航和位置记录服务,极大提升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行驶安全性与路线规划准确性。​并且北斗短报文[8]与利用北斗和GPS双模混合定位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一些偏远地区或网络覆盖不佳的区域,4G通信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智能行车记录仪无法及时上传数据或获取远程指令。而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特点,能够在这些区域作为一种可靠的备用通信方式。虽然北斗短报文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但其能够满足智能行车记录仪在特定场景下的基本通信需求,如定期上传车辆位置信息、发送紧急求救信号等。

2.2 技术路径系统优化​

在轻量化发展方向上,采用Rust语言[9]重写关键驱动具有重要意义。Rust语言以其内存安全、高效等特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C语言开发中容易出现的内存泄漏、空指针等问题,显著提高驱动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Rust语言的高性能也能够满足智能行车记录仪对实时性的要求,优化系统整体性能。在定位增强方面,与IMU松耦合[10]的低成本方案具有可行性。通过将GPS/BDS定位与IMU数据融合,利用IMU在短时间内对车辆运动状态的精确感知,弥补卫星定位在信号遮挡等情况下的不足。该方案可将理论误差控制在较低水平,在不显著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结语

智能行车记录仪的演进体现了车载电子系统向高集成、低延迟、多模态融合的发展趋势。ARM-Linux架构与多模卫星定位技术的协同优化,开源生态的驱动复用和安全机制,Rust等新型语言的应用体现嵌入式系统在智能交通中的核心价值——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平衡性能与成本,同时借助多传感器融合增强环境适应性。未来,随着车路协同和边缘计算的普及,智能行车记录仪将超越单一数据采集功能,向分布式感知节点演进,成为智慧交通系统的关键终端。技术突破需聚焦于异构计算架构优化和轻量化AI部署,以应对实时性、安全性与能效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Arm面向人工智能推出Armv9架构[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21,21(06):94.

刘家龙,吴柯锐,张会新,等。基于北斗/GPS双模模块的高可靠定位系统设计[J].航天控制,2024,42(04):35-41.DOI:10.16804/j.cnki.issn1006-3242.2024.04.011.

李路.基于多核处理器和Linux的通用高性能星载计算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2023.DOI:10.44194/d.cnki.gwxwx.2023.000020.

朱迪.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任务调度优化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

邱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Thread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

张涛,张勇,宁戈,等.基于SELinux强制访问控制的进程权限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5,(12):34-41.

王莹,李峰,吕科锦。GPS/BDS双系统时空对准组合定位算法及其实验验证[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3,(08):18-21.DOI:10.14016/j.cnki.1001-9227.2023.08.018.

祝清华,张会新,孟凡轶,等.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无线定位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4,52(07):1998-2002+2024.

胡霜,华保健,欧阳婉容,等.Rust语言安全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学报,2023,8(06):64-83.DOI:10.19363/J.cnki.cn10-1380/tn.2023.11.06.

崔晓珍,周琪,武东杰,等。GNSS/IMU与里程计紧-松耦合的因子图融合定位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4,49(10):1911-1921.DOI:10.13203/j.whugis20220321.

(基金项目: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40370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