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行走的思政:基于本土资源的微项目活动设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黄燕真
  
科创媒体号
2025年38期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3623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基于本土资源的微项目活动设计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本文将从活动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有效运用本土资源,设计并实施微项目活动。

关键词:行走的思政;本土资源;微项目活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本土资源的微项目活动设计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设计并实施一系列以“行走的思政”为主题的微项目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资源,如历史文化遗址、社区生活场景、地方特色文化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亲身体验中。本文分析了活动设计的原则、方法、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旨在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一、活动设计的原则

(一)贴近学生生活

活动设计应全面而深入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活动内容既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积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土资源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地方的历史故事、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将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元素融入活动,我们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从而深化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

(二)注重实践体验

在活动设计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实践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安排实地考察、访谈调研、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文化、历史以及社会变迁的宝贵机会。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帮助他们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的理解。同时,实践体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价值引领

在活动设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诚信意识、法治观念等。通过活动,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二、活动设计的方法

(一)资源整合

在活动设计中,资源整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类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址、社区生活场景、地方特色文化等,进行深度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这些资源的魅力,从而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同时,资源整合还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主题设定

主题设定是活动设计的核心。为了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应根据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精心设定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这些主题可以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家乡发展展开,如“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社区治理与法治建设”等。通过设定这些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同时,主题设定还应注重与课程内容的衔接,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活动实施的关键。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生特点,我们应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包括实地考察报告的撰写、访谈记录的整理、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等。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家乡文化和法治建设的理解。任务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我们还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

(一)实施过程

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这包括详细的活动方案制定,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流程和时间安排。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合理的学生分组与分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此外,根据活动需求,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物资和设备,如交通工具、考察工具、记录设备等,以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们注重活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现场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二)效果评估

为了全面评估活动的效果,我们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整体满意度、参与度以及收获等方面的反馈。通过访谈交流,深入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感受,以及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还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如撰写考察报告、制作视频或PPT等,展示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结语

基于本土资源的微项目活动设计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通过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引领和实践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基于本土资源的微项目活动设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游珊容. 本土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2(3):69-70.

[2] 聂碧园. 本土红色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 时代教育,2024(12):40-4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