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C80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关键注意事项

杨建青 苏和
  
科创媒体号
2025年64期
1身份证号码 152629198311261096 2身份证号码 150102198907220616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C80混凝土属于高强混凝土(HSC),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特殊结构工程。本文系统研究了C80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方法、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及施工注意事项。通过试验优化胶凝材料体系、骨料级配及外加剂配伍,提出满足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配合比方案,并总结生产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控制点。研究结果可为高强混凝土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C80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矿物掺合料;聚羧酸减水剂

1. 引言

高强混凝土(HSC)是指28d抗压强度≥60MPa的混凝土,其中C80(80MPa)属于典型的高强混凝土等级。相比普通混凝土,C80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承载力、更优的耐久性,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大跨度桥梁主梁、核电安全壳等关键结构。

然而,C80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存在诸多技术难点:

1. 低水胶比(通常≤0.30)导致流动性差,易出现泌水、离析;

2.胶凝材料用量高,水化热大,易产生温度裂缝;

3.骨料强度与界面过渡区(ITZ)成为强度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本文基于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系统阐述C8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分析施工中的关键控制点。

2. C80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2.1 水泥

类型:优先选用P·O 52.5或62.5硅酸盐水泥,C3A含量≤8%(降低早期水化热)。

比表面积:350–450 m²/kg,确保充分水化但不过快放热。

2.2 矿物掺合料

2.3 骨料

粗骨料:5–20mm连续级配玄武岩碎石,压碎值≤10%,针片状含量≤5%。

细骨料:机制砂(MB值≤1.4),细度模数2.6–3.0,石粉含量5–8%(改善浆体黏聚性)。

2.4 外加剂

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30%,含缓凝、保坍组分 ,粘度调节剂(可选):改善低水胶比下的泵送性能。

3. C8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水胶比(W/B)确定

C80混凝土的水胶比通常控制在 0.26–0.30,采用Bolomey公式修正:

f_{cu,0} = 0.46 f_{ce} \left( \frac{C}{W} - 0.07 \right)

其中,\( f_{ce} \) 为水泥实测强度(62.5级水泥按58MPa计)。

3.2 胶凝材料组成

总胶材用量:550-560 kg/m³(过高易导致收缩开裂)。

配比:

水泥:400 kg/m³

硅灰:30 kg/m³

矿粉:90 kg/m³

粉煤灰:30 kg/m³

3.3 砂率(Sp)优化

机制砂混凝土:38–42%(石粉可改善浆体包裹性)。

天然砂混凝土:34–38%。

3.4 参考配合比(kg/m³)

4. C80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

4.1 工作性控制

坍落度:初始≥220mm,2h损失≤30mm(需采用保坍型减水剂)。

扩展度:≥550mm(保证泵送性能)。

4.2 力学性能

4.3 耐久性指标

碳化深度:28d加速碳化试验≤1.0mm。

5. 施工注意事项

5.1 搅拌工艺

投料顺序:

1. 先干拌骨料30s;

2. 加入胶凝材料拌合30s;

3. 加水与减水剂搅拌90s。

5.2 浇筑与振捣

分层浇筑:每层厚度≤400mm,避免离析。

振捣时间:10–20s/点(过振易导致泌浆)。

5.3 养护制度

蒸汽养护(预制构件):

静停2h → 升温2h(≤15℃/h) → 恒温60℃ 8h → 降温4h。

标准养护:

24h内覆盖塑料薄膜 + 湿养护7d。

6. 结论

1. C80混凝土的配合比核心在于 低水胶比(0.26–0.30) 和 矿物掺合料优化(硅灰+矿粉复掺)。

2. 机制砂+石粉可改善工作性,砂率建议38–42%。

3. 施工时需严格控制振捣与养护,避免早期开裂。

参考文献

1. ACI 211.4R-08《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南》

2. GB/T 50476-201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