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式改进的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已成为诊断教学问题、指导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系统分析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改进策略。研究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学习方式优化和评价体系完善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三维联动”教学改进框架,包括智能支持的精准教学策略、情境驱动的深度学习策略和发展导向的多元评价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当前,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亟需基于科学监测数据进行系统性改进。本文通过分析质量监测反映的教学问题,结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探索教学方式创新的有效路径。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实证的教学改进模型,为语文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映的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结构性失衡
监测结果表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对充分,而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的培养较为薄弱。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育。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缺乏整体性设计,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不全面。这种状况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学习方式优化的实效性不足
调查发现,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体验的机会有限。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新型学习方式应用不够广泛。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和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外阅读指导缺乏系统性,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不充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深度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难以持续提升。
(三)评价体系完善的深度不够
当前语文教学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养的倾向。评价方式单一,过分依赖纸笔测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评价标准固化,缺乏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有效引导。评价反馈滞后,未能充分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评价主体单一,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参与的机制不健全。这种评价模式制约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二、基于监测结果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路径
(一)教师实施智能支持的精准教学策略
教师应当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作业数据、课堂表现等,建立动态的学生学习档案。例如,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可结合智能批改系统的多维分析报告,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法错误,更要针对其写作结构、情感表达等深层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备课环节,教师应善于利用智能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源推荐功能。系统根据班级学情自动推送的教学案例和拓展资料,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二次筛选和加工。特别是在阅读教学准备时,教师可根据系统提供的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报告,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准备分层阅读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切的学习内容。实施精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人机协同。智能系统提供的诊断结果需要教师结合日常观察进行验证和补充。例如,在识字教学中,系统可能显示某学生识字量达标,但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发现其存在形近字混淆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调整教学重点。同时,教师要定期查看动态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干预措施的时效性。
(二)教师开展情境驱动的深度学习活动
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平衡。开展“文化探秘”项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建研究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计划。比如在研究传统节日文化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访谈、观察、文献查阅等多种研究方法,并适时提供方法指导。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要鼓励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如情景剧表演、多媒体展示等。组织校园语言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好活动设计和过程指导。例如,在校园新闻采编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采访技巧、新闻写作规范,并协助他们联系采访对象。同时,教师要把握好介入程度,既要确保活动质量,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活动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语文能力。
(三)教师构建发展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在实施多元评价时,首先要完善电子成长档案的建设。不仅要系统收录学生的作业、测试等成果性材料,还要注意收集过程性资料,如课堂发言记录、小组合作表现等。教师要定期与学生一起回顾成长档案,通过折线图、雷达图等可视化形式,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时,教师要注重任务的生活化和综合性。例如,在“调查报告”任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设计“校园周边环境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真实课题。评价标准要兼顾过程与结果,既关注调查报告的质量,也重视调查过程中展现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组织多元评价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素养展示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策划展示内容、设计评价标准。同时,要创新评价方式,如采用“画廊漫步”式互评、家长开放日展示等。建立“学习进步银行”时,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进步指标,不仅关注学业成绩提升,也要重视学习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进步。
三、结语
总之,基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推动教学方式改进,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的“三维联动”改进框架,通过智能支持、情境驱动和发展导向等创新策略,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完善教学改进的支持系统,开发更加精准的诊断工具。
参考文献:
[1]刘军.南岗区小学语文学科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12) .
[2]刘阳.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以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监测为例[J].广西教育. 202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