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

张峰
  
科创媒体号
2023年7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十六中学 839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在“双减”政策下的发展。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包括强化整体教育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接着,探讨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双减”政策;课堂探究;教学效率;

引言: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科学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这项政策对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将探讨“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首先,本文将分析“双减”政策对小学科学教育的意义。其次,本文将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将提出一些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一、“双减”政策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整体教育效果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我们可以减少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全面发展。其次,我们可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科学领域更具竞争力。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化、机械化,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点讲解给学生,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作业设计过多,质量难以保证。在一些学校中,为了追求成绩,小学科学课堂的作业设计过多,内容繁琐,难以保证质量,导致学生过度疲劳和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需要反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训练机会较少,难以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实践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经验,并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环境:老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们家附近有哪些动植物?”或者“你们生活中使用的哪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等,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周围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调查。学生可以通过记录和拍照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

2.基于观察结果进行探究:在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如果学生观察到附近的植物叶子颜色不同,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颜色的植物叶子会有不同的光合作用效果?”。

3.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实践: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后,老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体验和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上述问题的探究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叶子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光合作用的效果,探究不同颜色叶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总结和应用探究结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探究结果,例如让学生制作海报、报告、展板等形式进行呈现。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如何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如何合理使用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等。

(二)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

在探究活动中,可以通过课堂实验、实地考察、模拟演示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1.课堂实验:课堂实验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常见的实践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设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感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例如,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探究水的沸点、溶液的浓度等问题。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环境中进行观察和调查的实践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内或者社区内观察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

3.模拟演示:模拟演示是通过模拟实验场景或者自然现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方式。例如,可以设计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

4.组织科技竞赛:科技竞赛是通过组织科技作品展览、科技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和提高自己的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方式。例如,可以组织小学生科技作品展览,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科技作品,例如小型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等。

5.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项目,让学生实践和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方式。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科学种植等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任务驱动预习,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任务驱动的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引导他们在课前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设定明确的任务:在课前,我们可以设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寻找答案。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搜索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任务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例如,在任务的设定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在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答疑支持等,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4.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在任务完成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组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促进学生思维、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方式,也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我们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互相交流、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设定明确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可以设定明确的任务,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和方向。例如,在讲解生态环境保护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设计一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掌握。

2.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等,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例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答疑支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4.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完成后,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双减”政策对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这个新的教育环境下,我们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作业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高明,王晓宇.用科学的雨露浸润心田——“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的提质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05):78-80.

[2]陆静雯.“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长周期作业实施现状与设计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02):75-76.

[3]何雨杭.探“双减”政策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3(01):31-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