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析新时代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对学生来说,阅读是其用于接受、理解知识的主要途径,可以说,阅读是教学工作的基础。而面对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想要促进学生学识、思维、能力的等同发展,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在读懂材料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深入材料中思想、情感、价值认识等层面深意的探究,本文就新时期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知识与技能教学已不再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唯一的目标和追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及现象力,促进学生学识、思维、能力的等同发展才更符合教育领域新的育人认识,而就该年龄段学生获取、理解知识的主要方式而言,唯有增强其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其更好地在实践教学活动及生活中汲取并理解新的知识,进而获得思维的拓展和创造力的延伸。因而,身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于新的课程标准,深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助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一、新时代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作为人类用于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唯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字性的概念、定理、继而实现更为高效地学习,但就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性特征而言,寄希望于其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现实,而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人文性、故事性等特征于一体的教学科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思维方式的语文阅读不会诱发学生的抗拒心理,久而久之,其自然会将阅读作为一种习惯,且内涵深厚的阅读材料会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新课标的出台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读通、读懂文章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深入文中思想、情感、价值认识等深层内涵的探究,而在阅读不同体裁、不同主题、不同篇目的课内外读物时,其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体将大相径庭,不同感受的叠加使得学生思想更加充盈、情感体会愈加丰富,加之其通过阅读所积累的字词句等愈发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阅读与写作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对文中思想、情感、价值认识等深层内涵的体会,更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助其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而不同文章中优秀的语言和词语更是可以为其今后的作文内容增光添彩。
二、新时代应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革新学科教学思想,提升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等育人认识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从应试能力培养这一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开始基于新的课程标准探求学科教学改革新路径,上文中已经介绍了新时期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而作为教师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加阅读教学的比重,并利用各种空余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习惯,拓宽其知识视域,以阅读促进学生学识、思维、能力的等同发展。
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以往教师并不重视阅读教学,只是通过通读全文,解释课文关键句,概括段落大意这些简单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但随着新课标的出台,作为教师应深入新课改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变化,重新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增加阅读教学的比重,引导学生在预习中通读全文,运用思维导图罗列文中的关键信息,在课上开展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等方式找出文章中有关人物形象刻画、思想及心理活动描述的字词句等,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了解如何塑造文章整体框架,做好细节填充等,以促进学生学识、思维、能力的等同发展。
2.推动阅读教学形式的创新,挺高阅读教学质量
基于新课改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方法及服务于应试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如今的学科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除了要革新教育理念,同样也要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寻求传课方式的创新,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使其能够在“读”的同时“思”,践行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等新的育人观点,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1)情境创设,带领学生品味异样化的阅读感受
对小学生来说,课文中富有时代感的人或事无法使让其在阅读课文时感受到与主人公同样的思想及情感体验,而借助于信息时代所造就的红利,通过视频、图片等塑造与课文主题相同的具象化情境,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人物或场景体验中,进而增进其对文章中各类信息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结合还原课文中真实的场景,鼓励学生分别饰演文中的主人公,体会课文中主人公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思考如若文中任何一个角色固执己见,故事会怎样发展,以此来增进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其思维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设置问题,开展导向式的阅读教学
就小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及接受能力而言,其在阅读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大多停留于文字表面,即便其在生活经验的加持下能够进行浅层的阅读探究,却依旧会有较强的局限性,因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由表及里式的探究式阅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保障其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学识、思维、能力的等同发展。
3.开展拖延性的课外阅读,助力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随着教改工作的深入,教材中有限的教学内容已然无法满足新时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需要,因而作为教师应立足于对教学主题及学生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教材开展拓展型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坚持阅读获得学识、思维、能力的等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教师,应深化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阅读习惯,以保障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世聪.论新时代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信息周刊.2019(07):25-26.
[2]郭媛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2015(09):12.
[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21(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