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研究

龚治红
  
科创媒体号
2023年9期
织金县自强苗族乡中学 552102

摘要: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缺乏创新,大部分学生的作品都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新意,美术水平也不高,这就导致了初中美术教育的落后。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进行思想上的调整,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初中美术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老师们围绕着素质教育的核心需求和具体变化,通过多种美术形式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引言

初中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却常常缺乏创新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老师未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协助,以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乏认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从而逐步拓宽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智慧。使学生在老师的熏陶下,自觉地进行美术创作,从而达到欣赏美、创造美的目的。

一、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还很低,所积累的知识和人生经历还不够,美术的抽象知识太多,理解起来也不太容易,再加上现在的初中生处于成长阶段,对一些事情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对美术的认知和感觉也不是很强,自身的审美水平还不够高,美术学习的发展意识还不够。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增强他们的思想意识,加深他们对美术的认识,让他们对美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美术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开辟新的美术领域。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在新课改以前,有关初中的美术教育只重视基本的美术知识,而在教学中,只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忽略了实践,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忽略了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逐步增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高质量的人才则是为国家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的。我国目前正日益重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深化素质教育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促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把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思维问题贯彻到美术教学中去;而在美术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校的个性发展。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感受到美术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

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生本”的思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计划,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既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又能促进他们的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全面改变。其次,初中美术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不同美术风格的美术作品,在对有关美术作品进行阐释的过程中,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境界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初中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运用多元的、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更多的创造性的机会,并在激发他们的兴趣的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用多种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三、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出现的问题

(一)教育僵化

大部分的美术老师都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来做,比如凡·高的天空有多美,比如向日葵有多美,比如这幅自画像,就是凡·高的情绪。如果不让学生亲身体会,将自己的感觉和感觉强行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中,让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死气沉沉。而且,老师们的美术教育,都是从临摹开始的,学习美术首先要做的,就是临摹,可是,现代的美术教育,却是对临摹的依赖,临摹是最后的要求,而不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模仿得不像,那就不是好的作品了。除此之外,色彩和线条也要遵循老师的教导,比如在小学的时候,他会把青草和蓝天都改成青草,到了初中,就变成了一种死板的思想,青草是绿的,天空是蓝的,这会让学生失去创造力,自然也就不会有创造力了。

(二)师资薄弱,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着教师队伍较弱、教师短缺、缺乏能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教师队伍等问题。特别是初中美术教师收入偏低,致使教师人数偏少。加之,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占据着主流,家长们依然把学习专业课作为主流,而美术教学则是可有可无,即使有教师也难以发挥作用。现在的初中美术教育已经被当成了“休息课”,不仅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认真对待,更别说是家长了。

(三)缺少对美育的重视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又可以使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人的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识别美、了解美、从美走向善。同时,也是国家对“德智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一)设置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对各个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剖析,根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经验、教学条件、学生的基本学情,设定清晰、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做到循序渐进。保证学员对美术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有更细致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和自主探索。其次,要使学生的思维、行为发生偏离,必须从分层教学的特定需求出发,把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真正达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其中,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中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与意识。教师要从有效地调整教育行为和整体的优化入手,在单纯地精炼和延伸最终的目的的同时,推动教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创新,逐步建立起系统性、针对性强的美术教学体系。最后,要坚持“小而准”的教学目标设定原则,要主动细化教学内容,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你我他》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互动式的版面,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加深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个体和别人的不同。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特点和特点。在教学环境较好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个性

俗话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好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比喜欢的人要好。这一论断证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当一个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被激发出学习和热爱的热情。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的同时,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电子白板、钉钉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设计你、我、他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录像,在录像中,有对角色的表情,以及对角色的描述。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一幅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并要求学生们从人物的性格、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意竞赛,让他们参与角色设计,从而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为他们创造充分的表现机会,发掘自己的潜能,并从中获得快乐。加强学生的个性,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些同学的实践技能很好,那就利用他们的特长,比如一些绘画班,可以通过粘贴或者其他方式展示。只要把学生的性格发挥出来,让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让安徒生能与孔子握手,月球是人的后花园,太阳是绿色的,孩子们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创造力也会被激发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提倡学生积极探索、求异,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发挥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载体,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效率日益提高,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保证有效的教学,初中美术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入手,积极运用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通过巧妙的引导,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立体感,使学生对课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感知。例如,在中国古代建筑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南北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投影出来,呈现出立体的效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画面更生动、更直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了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教师要做的就是总结经验和教训,理解不同信息载体使用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并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在巧妙的引导和引导中设置悬念,并依据他们的个人喜好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经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形成完整的思考结构。初中生的情绪尚不丰富,尚处在对人生的早期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初中美术老师要从学科的特定需求出发,把文化和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创造的时候、空间上,将多种教学工具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例如,在进行水彩画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式,选取国内知名的水彩画,并对其作者及时代背景进行介绍。鼓励学生进行纵向分析、横向判断和比较,以防止学生思想上的局限和闭关自守。让同学们开阔眼界,开动脑筋,开拓自己的心智,对美术精品的由来有更深入地了解,逐渐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四)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有效结合,在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初中生对美术有什么新的认识,也不管他们的创意能力有多强,如果他们不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实践上,那么他们的想法就像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测试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此背景下,要使美术教育与美术实践相结合,使其在绘画活动中融入创新思维。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无论是安排作画,或是带学生到户外写生,都要着重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们才能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创新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检验自己的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考模式和实际操作的状况。有些时候,学生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但他们的能力和经验都不够丰富,很难保证自己的想法能够付诸实施。所以,老师要积极、积极地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

在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不能以“评”的角度来评判。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注重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在产生创造欲的情况下,通过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表达。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规律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的行为、创造的兴趣、创造的灵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尤其是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在美术创作中,学生们的创作之光会被激发出来,他们会从心底里得到一种成就感与成就感,而这种愉悦、轻松、自信的心理状态,更有助于他们在创作中的主动与创新。而对作品进行评估,则是提高审美能力和集思广益的一个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消极变成积极,这样他们就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美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前的具体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加强自己的努力,不断引导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掌握,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实践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这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

[1]周双熙.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98.

[2]郑德胜.浅析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06-107.

[3]谢雨希.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1):184.

[2]吕碧春. 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 读与写(上,下旬),2016,013(021):294.

[3]周旋.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意识与能力[J]. 成功:教育,2018,000(022):P.158-1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