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青春期“逆”娃的引导策略研究
摘要: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生命阶段,很多人在这个时期会经历情感的波动和行为变化。其中,叛逆是常见的一种现象。青少年对权威和规则产生不信任感,自我意识增强,追求自由和成为独立个体的渴望也随之增加。这让他们容易出现各种挑战行为,如反抗、挑战权威等。正确认识并引导青少年调整好这种心理是重要的。然而,许多家长和教育者缺乏应对叛逆行为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探究针对青春期叛逆心理问题所使用的引导策略,并提出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心理 引导策略
一、青春期叛逆的表现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命阶段,很多人在这个时期会经历巨大的情感波动和行为变化,其中,叛逆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叛逆的表现常有以下几种:
1.脾气暴躁
情绪控制力差。遇事容易冲动,一点小事就大喊大叫,发脾气,总觉得父母唠叨,听不进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2.强烈叛逆
总觉得老师、家长对自己不公,总想以家长姿态管着弟弟妹妹,总想反抗权威,和家长顶嘴,和老师吵架等等。
3.虚荣心强
总想买名牌的东西或者打扮,有些女孩儿打扮得特别成熟、性感。
4.矛盾性格
凡事自我中心化,对自己要求是一个标准,对别人是另一个标准,同理心较弱。
二、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成因
青少年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增强,进而形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他们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能照顾自己,能做好自己的事。面对成人的指教,会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对抗。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叛逆呢?
1.自我意识的觉醒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认知很矛盾,一方面很希望通过外界的反馈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而一方面又宣扬自己的优点、轻视自己的缺点。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客观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矛盾心态。前面喊着“别管我”,随后又大叫“来帮帮我”,这种模糊的“自我边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和矛盾。
2.教养观念落伍
孩子在长大,原来的管教方式不再适合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教育观的落后是引发青春期逆反的原因之一。
3.独立意识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凡事总想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长者定论的做法让让他们感到不满。
4.心理不成熟
青少年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认知发展中,因为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尽管思维有独立性、批判性,但是认识事物不全面、不客观,所以会出现偏激、固执、极端化的现象,常把家长、教师的良言相劝、帮助提醒都当作不理解、不尊重或曲解,表现出愤怒、憎恨等消极情绪。
5.不良同伴的影响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社交、情绪、学业、归属感等各方面都有很强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某些错误观念,如爱出风头、唱反调等一旦在群体内被认同,就可能会对部分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三、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青春期作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阶段,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且重要的。
1.青少年需要学会独立自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克服困难和调节情绪,这种能力需要引导和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则是辅助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学会积极应对困难,增强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最好手段。
2.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网络飞速普及,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挑战。青少年容易受网络暴力、网络迷恋等问题的困扰,这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青少年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青春期心理障碍繁多,包括压力、焦虑、情绪情感、自卑等等。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将影响青少年的一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是早期防控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适应能力,避免行为偏差。
4.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整体健康发展。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各个方面的行为偏差,会对社会稳定、和谐、繁荣产生负面影响。
四、家有“逆”娃,家长学会正确引导
青春期对于孩子是美好的,对家长却是最难熬的。因为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叛逆,做出一些叛逆行为。所以,家长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是保障孩子度过青春期的关键。
1.平等沟通
调整姿态,与孩子平等沟通,注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共同探讨互相能接受的沟通方式,减少误会的机会,家长和老师做好沟通的榜样。
2.维护孩子的自尊
家长或许认为孩子不懂尊敬长者,但往往是家长心存封建家长的错误观念,不懂得尊敬孩子。教育孩子尽量单独进行,避免公开训斥,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强。
3.关注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健康排在第一位。情绪好了,心理健康了,学习、就业等一切才会顺风顺水。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不良的亲子关系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5.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现代社会很多家长包办代替,似乎只有学习才是孩子的事。殊不知,每个人都有体验生活的权利。看似不让孩子受累,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是以爱之名削弱孩子的能力。真正的爱是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锻炼、去成长,家长做好辅助足矣。
6.引导孩子结交益友
青少年时期,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有些问题,孩子可能最愿意与朋友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成长,而不良的朋友也会把孩子带向深渊。
综上所述,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他们对生命、责任、使命、爱的热爱,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素质、发挥潜力同时,教育也需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新手段和方法,让教育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参与性。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将水涨船高,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陈梅.中小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正确引导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1):17-18.
[2]黄嘉琦. 社会工作介入高中生青春期叛逆问题个案研究[D].福州大学,2021.DOI:10.27022/d.cnki.gfzhu.2021.001123.
[3]杜萍,沈新华.中学生青春期家庭教育探微[J].成才,2023(02):35-37.
[4]任锐.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31):25-28.
[5]袁金星.高中生青春期教育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