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思政一体化视域下思政课统编教材与《学生读本》的协同教学路径研究

芮德新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3年17期
光华高中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中学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由和新要求,在此过程中全面的实施思政课统编教材与《学生读本》的协同教学是必要的。学生是国之根本,是民族的希望,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贯彻党的领导方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够正确的贯彻中学政治课程教学的中心思想,迎合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政一体化;思政课统编教材;学生读本

引言:

在2021年7月,教育部主编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学生读本)已经列为中学必修课程之一,开始全面落实和推行。学校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学模式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去革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思政教育的核心,将思政课的统编教材和《学生读本》融合协同教学,发挥出教学资源的最大作用,提炼教材中的思想理论。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思政课堂变得有意义,有深度,在熏染中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一、思政一体化统编教材概括与读本关系

思政一体化统编教材是国家部级规划编制的教材,是由专门的组织(教育机构,教育部门联合组织)进行编写,使用同一的教学材料,同一发行。如果是各大学校校内教师以及聘请外教进行编写和修改的教材也不能作为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具有统一性,并且是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发。[1]教材是在学校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一种书面材料,比如学生使用的各科课本、教学讲义等。教材文本指的为教学活动提供的相关资料,教学中使用的课本和讲义都属于教材文本,教材文本在广义上来说,泛指在课堂教学中或者课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辅助教学资料,有故事书、百科全书、训练册、习题集等,教师本身编制的资料也属于教材文本的一种,不限指哪一种出版社刊行的教学资料,也不限于编制的主体对象,用于教学活动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属于教学文本。从狭义上来看,就是教科书,一般说的就是课本,唯一的区别是出版的版本不同,教科书中的内容有所调整。而《学生读本》是由教育部门组织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从2021年的秋季学期,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中统一使用《学生读本》。《学生读本》可以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想作用。统编教材和《学生读物》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并不冲突,一种是作为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基础教材,一种是结合了时代的发展,全新融合思政一体化核心的革新教材。

二、思政一体化视域下统编教材的作用

理论知识的有效转化才能保证教学效率,也利于引导学生全面的实践。课堂教学过程,借助教材全面的开展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思想意识,也能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因此,在思政一体化视域下,要发挥统编教材的积极作用,并使其融入到实践课堂中,助力学生意识以及领悟能力全面提高。通过将思政课统编教材与《学生读本》进行有效融合,能加强课堂互动水平,利于引领学生学习更多关于思政的知识,能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框架。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全面的开展思政教育。

1.统编教材是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读物

中学的思政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并且这类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繁多,统编教材是作为一种教学辅佐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理论知识的书面载体,是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读物。教材中大量的理论都是历年内我国在探索中总结出的血泪教训和革命经验。如果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材中,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内容不同,中学生平均年龄较小,这种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在学习上就会存在许多难度。因此统编教材可以整合当前的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将专业化的逻辑知识转化为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内容。由于中学生尚且处于启蒙时期,难以进行高效率的掌握,在统编教材中,可以根据总体情况进行教学知识的普及和宣导,为思想政治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统编教材是规划教学流程的重要辅助

在开展思政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统编教材去制定对应的教材计划和教学任务,首先就要对于统编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然后进行教案的编制,教师会根据教材中的重点理论进行课程规划,对于课时以及课程内容作出规划和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座谈会中,有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重要讲话,其中重点强调了“在大中小学按照螺旋上升模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2]中学的思政课统编教材可以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可以为当前的思想教育提供教本读物,并且在统编教材中还结合了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融入作为基准,思政教师在思想引领下能够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并以此为教学的依据。

3.统编教材是思想方针落实的基本形式

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是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为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久的革命发展建设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主义政治风格,对于加强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和党组织的思想方针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可以发挥出各大学院“立德树人”的“立德”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经繁荣昌盛的动力,只有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质量,才能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思想水平,全面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落实党的思想方针。

三、思政一体化视域下中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与《学生读本》的协同教学路径研究

协同教学过程要重视全面的对教材分析,并要结合《学生读本》内容,针对性的梳理融合的内容,凸显教育主题,保证教学质量。具体的协同教学过程,要保证教材能够走向《学生读本》,在研究统编教材过程要学习教材,思考与《学生读本》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要从《学生读本》入手,深入统编教材之中,研究《学生读本》,并结合思政课内容全面的落实思政教育,保证协同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深入的挖掘二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才能提高协同教学质量。

1.《学生读本》教学融合思政教学经验和方法

在《学生读本》教学融合思政教学方法与经验过程,需要从多角度出发,重视多层面的设计,保证学生思维意识能够在《学生读本》与统编教材中自然过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促使他们发散思维,并要掌握思政教学方法,以此全面的开展《学生读本》教学,提高协同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的思政课程教学要全面围绕学生开展,引领当代学生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育出新中国飞速发展路上的优秀建设者,思政课程的学习就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家国情怀。《学生读本》教学要融合思政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全面参与,可以从学生总体的思政情况作为切入点,思政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引进多种教学模式,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法、交流互动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根据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去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有目标的开展学习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学生读物》的分析和讲解,利用“互问互答”小活动,去吸引学生的视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来,可以考虑中学生实际的需求和喜好,有针对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班级氛围内,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

2.《学生读本》与思政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在《学生读本》与思政内容融合过程,需要教师树立大教材观,应从《学生读本》与思政课统编教材入手,深入的进行教学转变,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明确如何全面的培养学生素养。此阶段需要教师将具体内容进行相互融合,保证教学过程能够相互促进,以此促使学生能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当代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要把统编教材和《学生读本》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出《学生读本》的“育人”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读本》中的教学资源开展主题教学,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提炼统编教材和《学生读本》中的论述,将大量冗杂的理论引入到实际案例,代入到学生的身边。要从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件,来进行思政教育的诠释,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情开朗、爱国守信、正直善良等优秀品质。例如“俄罗斯与乌克兰事件”中,由于乌克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俄罗斯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组织,后续双方开始了拉锯战,以车臣为首的俄军部队占据了乌克兰的首都,这场持续数月的争斗在硝烟中还在蔓延。[3]可以结合我国政治环境的现状,贯穿到学生的生活中,要让学生了解“有国才有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作为思政教学的基础,关注国家和党领导的政策和方针。还应该结合中学生成长的具体情况,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的精神建设,养成正确的三观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下,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

3.将《学生读本》内容引入思政课程考试范围

为了贯彻落实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校内论坛、微信、微博的问卷调查为手段,以开放性的题目,多元化的选择方式,以问卷的形式有目标、有针对的了解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读物》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方式上的调整,根据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理解与吸收能力,实施不同的教育手段,有序的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政教育中,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导,指引学生在正确的政治教育环境下成长。还可以根据《学生读本》进行心得座谈会的活动,将《学生读本》的内容引入思政课程考试的范围内,让学生意识到《学生读本》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进行评定和考核,既要通过书面理论,又要注重生活实践。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搜集我党的奋斗历程,对于在此历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人物以及英雄事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影像放送,让中学生了解“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苦”、“八年抗战”、“内战二十二”等重大事件,学习革命前驱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品格,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从实际的案例中,去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在对《学生读本》进行梳理过程,要基于融合主题基础上,重视具体教学与考核内容的提炼,要保证二者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并能够实现高效的教学,能促使学生对同一话题进行多维度思考,并要在《学生读本》内容能够对应思政课考试范围,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协同教育质量,进一步促使学生全面的加强科学意识,树立正确三观,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统编教材是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读物,并且是规划教学流程的重要辅助,还是思想方针落实的基本形式,统编教材和《学生读物》的有机融合,能够互相促进,协同学生的进步。思政教师需要探索和研究提高课堂质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发挥出思政课程的导向作用,为学生的发展铺垫思维基石。

参考文献:

[1]王艺,华银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的区域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5:3-6.

[2]陈英.有温度·有意义·有意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67-69.

[3]佘荩.铸魂育人启智增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70-72.

[4]佘荩.“读悟讲用”齐上阵 《读本》育人重育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1):21-22.

[5]樊庆红.基于儿童视角的重大主题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解读及教学建议[J].福建教育,2021(43):38-41.

[6]刘军.“用好《读本》上好课”的教学实施思考[J].湖南教育(C版),2021(10):25-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