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语文课堂渗透绿色生态文明教育

——以《故都的秋》为例

廖平芳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3年20期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四中学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课文之间情感对话、平等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和大自然亲切互动、相互融入的过程。将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必要性。

关键词:绿色生态文明;环保;语文课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教学除了注重知识传播,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情感倾向,树立正确价值观。现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渗透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故都的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礼物,对人类的馈赠无处不在。我们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我们应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而不是对大自然一味索取和摧毁。我在文本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绿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在比较阅读中激发绿色生态文明的情感,在活动中实践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进行渗透。

一、在教学中明白绿色生态文明的重要

在课堂上根据文本内容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图件、视听展示等多个维度以及充满感情的情景教学,充分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使生态教育活泼具体,绘声绘色,动静相结合,渗透质量高、效率高的生态教育。郁达夫《故都的秋》以赞美自然、保护自然为主线,所以我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能更直观感受到大自然风景的怡人之处,明白绿色生态文明的重要。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找出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这五幅勾勒故都美丽秋景的图画,利用PPT投屏展示,通过视频加上配乐诵读让学生走进郁达者的内心,感受他笔下的秋的唯美。秋雨图中“都市闲人”的形象更具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也流露出了作者对“都市闲人”过着怡情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渴慕之情。

声情并茂朗读全文的同时,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能看出作者对秋的深情句子。很快就有学生找到了“我的不远千里,……这故都的秋味”,“秋天,这北国的秋天,……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等句子,我引导学生分析:“不远千里”“愿付出生命”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眷恋、热爱、痴迷,并且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全文就是通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方法,既赞美了自然景物之美,字里行间也抒发了“我”对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

课堂结束前,学生有所启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保护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构建环保和谐校园,共享绿色美好校园。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懂得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二、比较阅读中激发绿色生态文明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提倡要调动学生主体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沉浸到文章中,与文字对话,走进人物内心。好作品会让读者情不自禁走进作者内心,拨动心弦,引发情感共鸣。同为写景抒情散文,我让同学们比较阅读《荷塘月色》,完成和交流读书札记卡,更好深入文本探究情感。

《故都的秋》中句子“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我引导学生,这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突出了北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碧绿的天色”突出了“清”的特点,而对牵牛花的描写突出了浓浓的“悲凉”之意。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比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惟妙惟肖写出作者观赏景物的心态和动作,如“细数”“静对”等动词流露出作者悠闲自在的惬意心情,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荷塘月色》中“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我引导学生点评此句,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叶子以灵性,写出了叶子的密集,还写了叶子底下的流水,赋予流水人的情感,流水无声,荷叶含情,体现了景物的柔美情致。

通过《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比较阅读,不仅激发学生爱护自然的情愫,还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最终达到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目的。

三、活动中实践绿色生态文明理念

在学习《故都的秋》后,很多学生明白,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碧水蓝天,鸟语花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校园环境,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成长。我校一直倡导绿色文明,营造人文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学习《故都的秋》,我让学生撰写“绿色生活,让校园更美”倡议书,在活动中实践绿色生态文明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地把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正在日益严重,给学生对绿色生态文明的认识以启发,将保护生态文明变成自觉主动意识。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问题也令人担忧,尤其是练江水污染最为严重。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整治水资源污染,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近期雨水少,有些地区还闹干旱,我也引导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不要肆意浪费水资源,比如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等。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节能伴我在校园,我把节能带回家”主题班会、“节水在我身边”征文等活动,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方法,并在家里主动提醒家人主要节约用水用电。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万物复苏,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保护环境、保护绿色,是人类的重大挑战,遏制全球变暖,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老师应该主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努力尝试将绿色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不断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生态文明各种活动。教师首先自身要牢固树立绿色生态文明意识,在生活和教学中主动挖掘环保因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学生内心对于绿色生态文明的真情实感,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自然,语文教学才有更开阔的境界,更丰富的内涵,更生动的课堂,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