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园共育下幼儿中班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芦静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3年21期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大雁镇第二幼儿园 021115

摘要:阅读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早期阅读又是幼儿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所以,在家园共育的模式下,对中班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需要,加强和父母的交流,以丰富的亲子游戏来提升双方的协作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中班;阅读能力;培养

“家园共育”是新时期对幼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父母和教师双方的共同指导和教育,可以使中班幼儿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掌握系统的阅读方式。幼儿园、老师和父母都应该把共同的工作放在首位,确定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通过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提升中班幼儿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良好阅读能力对中班幼儿成长的长远意义

(一)培养阅读习惯,形成学习品质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让中班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养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阅读中健康地成长。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幼儿就会从主动阅读向自主学习转变,形成良好的学习质量,这对于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二)奠定语文基础,助力未来学习

语文学习体现在听、说、读、写的方面,阅读是开展语文学习和提升文学素养的基本途径,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写作及文本分析有积极影响。在家园共育视野下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可让幼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将读物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从而奠定中班幼儿的语文基础,助力幼儿未来学习。

(三)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利用不同类型的阅读资源,能有效开阔中班幼儿学习视野,丰富幼儿知识储备,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如对于阅读题材的选择,注重让幼儿在阅读中实现语言素养、安全意识、健康行为、科学观念、数学认知、艺术鉴赏等多个方面的提升,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经验,同时将阅读内容与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相融合,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建立幼儿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家园共育下幼儿中班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加强家园沟通,让阅读“触手可及”

当前家园共育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双方交流的频率较低,有效交流的次数较少。调查显示,在近几年的共育工作中,一些幼儿父母觉得教育仅仅是老师的事情,很少去教育孩子,还有一些父母与老师的教育目标不一致,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在家园共育视野中开展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培养工作,父母和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变“单线联系”为“双线互动”,变定期沟通为即时交流,突出阅读学习主题,使阅读“触手可及”,引导中班幼儿进行系统阅读,制定更完善的指导策略,确保双方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教师可借助家长会,与家长针对阅读能力培养进行探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可在新学期的家长会上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纲要》中的相关教育建议,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阅读总目标,通过传达文件精神,让家长了解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进一步突出“阅读”这一主题,展示阅读活动计划,并询问家长的意见,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同时帮助家长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最后,教师、家长双方可采取“线上+线下”的随时沟通模式,在“双线互动”中围绕中班幼儿的阅读习惯、兴趣、发展阶段展开交流,及时调整阅读学习目标,为中班幼儿提供系统、合理的引导,让阅读走进幼儿生活中。

(二)明确教学思路,提高园内绘本阅读阶段化训练

幼儿中班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逐步进行,需要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园制定共读绘本阶段化目标的有效性。教师除了要增加绘本内容的丰富性之外,还要记录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每一次阅读的时长、注意力的集中度、情绪投入等行为习惯。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家长参与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将简短的词语连接成一段流畅的话,进而帮助幼儿复述绘本中的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开展角色互演、分角色朗读等活动,增加幼儿阅读的兴趣。在这些师生互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习惯,不断以科学的方法合理评价幼儿的表现。鼓励和积极的暗示能够帮助幼儿提升阅读积极性,使课堂阅读进入良性循环。

在阅读内容完成的基础上,家长还应该积极与教师沟通,完善对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在家庭与幼儿园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双方要结合幼儿阅读兴趣,制订针对幼儿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案,设定合适的培养目标,满足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动作与情感的表达宣泄,如此,幼儿的阅读能力才会有质的提升。

(三)制订阅读打卡计划,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学习活动对于3~6岁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和父母可以通过设置目标或者奖励来促使幼儿积极地完成任务,在做和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更快地提高中班幼儿阅读能力,实现家园共育和培养的目标,老师可以和父母一起制定一个阅读打卡计划,通过亲子共读或者是幼儿自读,让孩子每天按时定量地完成阅读任务。相关的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需要老师和父母一起督促孩子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潜能。

教师可制订百日阅读打卡计划,创设专项活动,借助APP等,让幼儿通过打卡的方式完成任务,这样能够达成共育工作目标,对幼儿阅读能力提升也有积极意义。随着打卡数量的增多,幼儿在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会逐步增强,幼儿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共读园内活动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幼儿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所以,幼儿园老师们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探索与实践中,对阅读和游戏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把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变成立体的课堂。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家长的空余时间,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开启第二课堂,让家长观摩幼儿园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方法。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教师提出改进建议。这样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现状及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以远程协作的方式,与孩子一起阅读。

另外,家长还可以借助家长会等渠道,通过读书记录卡的方式记录和分享亲子阅读的经验,实现家园之间的信息有效互通。这样的活动不仅可记录幼儿珍贵的学习经历,也可从中发现幼儿阅读能力的点滴进步,最终在班级实现常态化早期阅读能力教育。

三、结语:

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日两日能够培养出来,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下进行幼儿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中班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中班幼儿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父母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父母和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孩子们,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学习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姜阳阳.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95.

[2]马晓丹.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7(13):50.

[3]罗文娟.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5):248-2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