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思政课”背景的初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有效路径研究

郝长领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3年13期
济宁经济开发区疃里镇第二中学 272415

摘要:新时期,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生新的变革,新课改对初中思政教学提出新的要求。立足于“大思政课”宏观教育背景下,初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已成为现阶段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首要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内容。以期通过两者有效结合的方式,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方位、多维度发展,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及健康人格。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探究。

关键词:大思政课;初中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融合路径

引言

当前阶段,人才培养及科技发展已成为评价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标准和关键指标。顾名思义,大思政课是指在实际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与现实生活思政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以丰富学生思政视野、拓展学生思政知识,强化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注意正确价值观念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与新课改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已成为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协同育人体系,初中思政老师应该积极探寻两者有效结合点,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 统一育人目标,提效协同育人实践

基于大思政课背景下的初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际融合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教育价值与优势,初中思政教师应该统一育人目标,如此才可形成最大育人合力。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老师应该深度挖掘思政教材内容,积极探寻其中所含课程思政相关教学元素,结合学生个人差异与实际价值观念、学习能力,并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做好沟通,共同设立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统一育人目标,以切实有效提高协同育人实践效果。

二 构建融合方案,规范协同育人实施

众所周知,初中思政教学内容相对复杂繁琐,冗长难辨,加之思政内容具有一定连贯性与互证性,导致思政课程教学氛围枯燥烦闷,极大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以及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融入与实施。面对这种情况,构建融合方案、制定融合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整改手段。如此才能够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形成最佳融合效果,以强化课堂思政教育效果、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树立健康人格。

以鲁教版初中思政教材《风雨中我在成长》教学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仔细观察并全面剖析、整合学生思政学习能力及实际学习情况,与其他学科任教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全方位、多维度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促使学生透彻了解思政教育内容及价值。如思政老师及其他各科老师可以就《风雨中我在成长》展开共同教学,在课堂上例举学科名人的艰苦奋斗史及永不言败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挫折困难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促使学生发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任何人都可能会被任意困难所干扰围困,引导并激励学生正视风雨、勇敢面对困难、分析困难并解决困难,以强化学生自身思政素养及综合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具备乐观向上、积极良好的精神面貌进行校园学习生活,进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育效果。

三 引入实践活动,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调查研究表明,实践活动是初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时间,活动过程中,以全方位强化协同育人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应该找寻合适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实践兴趣,调动学生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学科课程任教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促使教学实践能够优质高效的顺利完成。

以《我们共有一个家》教学为例。初中思政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大中国》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然后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向学生发布实践内容,促使学生围绕“我们共有一个家”为题,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再由思政教师联合其他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我们共有一个家”的相关思政元素及思政内容。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切身实地体会到祖国的强大与昌盛、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平生活,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强化指正学生思维观念、深化学生思政实践活动成果,助力学生学习与发展。

四 创新教学管理,保障协同育人效果

立足于大思政课教育背景下,为促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学校应联合思政教师、带领其他学科教师优化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保障协同育人效果。如学校应该站在统筹全局角度,由校长、教导主任为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课程思政融合牵线搭桥,构建完善协同育人教学管理体系;思政教师应该严格遵守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同其他学科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共同制定科学合理协同育人教育方案。进而通过这种形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教学价值,帮助正处于思维成长期、品格锤炼期的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塑造健康人格、养成高尚道德品格,促使学生成为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课教学背景下,将初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结合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必然走向和必然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思政老师应该积极探寻两者有效结合点,联合其他学科教师统一育人目标、构建融合方案、引入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管理,以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尹清.”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下高职思政课分众化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4):30-33.

[2]陈燕,袁璟瑾,曹将栋.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1024(24):102-107.

[3]俞忠华,滕跃民.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探究——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2(8):73-7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