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设计策略

——以“敦煌莫高窟”赏析为例

项云燕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3年25期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呼和浩特分校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今天,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下,构建初中美术与艺术融合课堂既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又是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美术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课程思政立足于以美育人,突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美术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强调过程育人、以美育人的渐进性。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看,初中美术课堂的构建要突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思政的统一协同,对高效课堂育人作出积极的反馈,从而使课程思政、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美术;敦煌壁画

初中美术教师要通过梳理美术课程思政与高效课堂的关系,理解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有效之策,即通过课程思政优化教学设计、加强课堂组织、增进教学互动、增强教学评价,并通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单元课程为例构建有效之策指导下的高效课堂,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彰显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

一、美术课程思政与美术高效课堂的关系

美术课程思政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美术熏陶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价值体现,是美术高效课堂必须落实的、隐性的教学任务。就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构建、设计的思想或理念,才有可能从有效课堂转化为高效课堂。这是因为,一方面,从有效课堂转向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课堂教学质量“量”的提升,即比之有效课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又是“质”的转化,即比之有效课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影响力的拓展、社会效益的外溢等都有了根本性变化。在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以课程思政为指引,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融为一体,把教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统一,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主动接受美术的改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形成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暗线是对立德树人的渗透。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设计策略

(一)“以问致思”,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1.感知壁画造型、色彩之美

学生要理解“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一大概念,就要了解敦煌的地理和历史发展脉络,各历史时期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和发展;能对壁画进行比较、分析,搜集相关材料,从其创造题材、类别、造型和装饰纹样等方面进行识别和解读,解析出壁画中所体现文化艺术的多样性;理解交流互鉴使文明发展的本质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而这一过程既为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评估对于大概念理解的标尺与证据。首先,提出“敦煌壁画美在哪里?敦煌壁画色彩之美?学生观看宣传敦煌壁画视频并听取教师解读,在此之后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文化是否会影响其他艺术作品?经过连续的问题感受到艺术与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开始思考“艺术与文化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并画出艺术与文化的逻辑关系图。最后,学生在欧亚地图上画出《文化传播路径图》并在小组间交流分享,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更为地直观展示讨论与思维碰撞。

2.发现文化交流之美

“不同文化在壁画中如何体现?壁画中哪些细节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本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回顾上一环节文化传播路径活动,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发现中原、西域、印度和波斯文化向敦煌传播路线以及各种文化经丝绸之路在敦煌汇集。明确这一发现后,思考“不同文化在壁画中如何体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翻阅学习资料,发现其中的线索,进过小组之间观点碰撞之后得出北朝壁画受龟兹文化影响较大,龟兹文化受印度与波斯文化影响;隋代壁画中中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唐代壁画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五代壁画走向程式化。在这基础上学生开启“哪些细节反映了壁画中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的探索发现,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不同的壁画图片,要求各小组从绘画题材、音乐演奏、舞蹈表现和装饰纹样等方面识别和解读壁画中的多元文化,并判断壁画的年代,最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撰写《壁画“考古”报告》。各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料,从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角度发现壁画中蕴含的文化交流之美。

(二)围绕思政主题,开展美术高效课堂互动

构建初中美术高效课堂要积极开展高效的教学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无目的、无计划、无步骤的,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如在敦煌莫高窟壁画的教学中,通过了解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内有数量大量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其他外国探险队闻讯而来从王道士手里买走了大量精品文物后敦煌文物在世界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大量国外学者开始研究敦煌学的历史情境,引发各小组对“世界各地的敦煌学者对敦煌文化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思考,再经历小组间头脑风暴活动,得到该问题多视角多维度的理解。其次,学生在了解了如今敦煌莫高窟受到我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保护,全世界都有研究敦煌的学者,敦煌学者在全世界传播者敦煌文化,引发对“如何理解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拍摄制作短视频宣传敦煌和敦煌壁画,在视频中回答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理解。

三、结语:

初中美术教师要立足于课程思政,提炼出美术高效课堂教学互动的主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教学互动,如此才能使教学互动既彰显教学内容,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应该通过提取课程思政主题,将教学互动转变为热烈而有序、目的明确、主题鲜明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既收获知识技能,又提升思想修养,了解文化传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昭君,王亚林.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探究——以五四制鲁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21):173-175.

[2]王大根.以“基本问题”探索美术的“大概念”[J].中国美术教育,2018(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