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幼小衔接的根本是以儿童为本,无论是入学准备还是入学适应,都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家园对话、家园合作、家园共建”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构建幼小衔接家园协同机制及幼小衔接特色课程体系,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四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破解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难题,守护幼儿从容步入小学。
(一)家园对话,凝聚幼小衔接共识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对幼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发挥幼小衔接教育的最大作用,建立引领式对话、沉浸式对话、共情式对话等家园沟通方式,争取家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努力实现家园教育同频共振。
1.引领式对话,树立正确衔接观念。邀请幼教专家、小学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围绕家长的认知误区,正面宣传幼小衔接的本质与意义,专业指导幼小衔接的方法及策略,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幼儿园共同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入学适应工作。
2.沉浸式对话,探明科学衔接本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家长的“焦虑”问题,并以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为家园提供“沉浸式”对话的平台。邀请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以具体案例分析的方法为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认识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理解幼小衔接的关键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避免因超前学习、片面衔接而揠苗助长。
3.共情式对话,形成双向衔接认同。共情是一个综合体,除情感共情外,还包含认知共情和行为共情。为了营造良好共情氛围,通过家长开放日、校园文化周等家园同乐活动,让家长以助教、志愿服务等形式,身体力行地参与幼儿游戏、主题探究、幼小衔接实践,达到与幼儿园充分共情,形成教育认同的目的。
(二)家园合作,探索幼小衔接模式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做好身心、生活、社会等各方面准备。因此,将幼小衔接工作与特色“生长课程”相结合,开发、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在活动中构建家园双向联动的桥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四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为幼儿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
1.构建衔接主线,携手做好入学准备。通过家园合作,构建幼小衔接的“五大”主线,聚焦幼儿入学准备目标及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衔接活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生长中阅读,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图书馆是幼小衔接活动的实践基地,为了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业余时光,家园通过活动,组织幼儿到图书馆参观、阅读、参加讲座等,不仅向家长普及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且令幼儿深受图书馆书香氛围的熏陶。由此,家长和幼儿常常自主到图书馆进行亲子阅读、借阅图书、分享图书。在阅读中,幼儿拓宽知识面,养成认真、专注、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扣响通往小学的智慧之门。
(2)生长中劳动,培养幼儿生活技能。自主、独立、多变的小学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家园携手带领幼儿走进稻田,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场,体验果蔬采摘、野外生存的乐趣等,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劳动中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并提升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初步的责任感,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生活准备。
(3)生长中育德,培养幼儿优良品德。为了践行品德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园带领幼儿走进养老院,开展敬老活动;走进消防局,开展致敬“火焰蓝”活动;走进特殊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等。幼儿在活动中,说有爱的语言,做有爱的行为,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养成优秀道德品质。
(4)生长中锻志,培养幼儿阳光心态。为了锻炼幼儿的心智,强健幼儿的体魄,家园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进行登山远足、参加素质拓展、享受野趣运动等。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阳光的心态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为迎接小学生活蓄满充沛的精力。
2.整合生长路径,合力促进融合衔接。通过家园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确定主题、基地考察、方案制定、组织与实施、交流与评价”等一系列课程实践活动,助力幼小衔接准备工作融合推进。
主题探究项目式学习,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地瓜”主题活动时,幼儿对于地瓜的生长方式产生了争议。家园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查阅、选择合适的基地,并提前制定活动方案,做好安全防护、积累知识经验等准备工作。活动中,幼儿亲身到现场观察地瓜外形特征及生长地,探寻问题的答案,动手制作、品尝地瓜制品,丰富生活技能与经验,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图画的形式记录到本子上,带到活动室,以“生长故事”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不仅巩固知识,更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因此,“生长”不仅是幼儿求知的旅程,也是促进幼小衔接准备工作融合推进的一种模式。
(三)家园共建,形成衔接课程体系
以家园共建整合幼小衔接教育资源,是有效的园本课程建构方式。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精神,立足儿童发展需要,珍视主题课程、游戏课程、大班“毕业季”的衔接价值,通过家园共建,将幼儿园内与生长课程中的幼小衔接课程相融合,形成园本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1.注重主题衔接。鼓励大班师幼自主设计主题课程,围绕“我要上小学了”“我的毕业纪念册我做主”“再见了,我的幼儿园”等主题,生成“时光胶囊”“难忘毕业季”“我是合格的小学生”等一系列包含认知、情感、动作目标的特色主题活动,满足幼儿抒发感恩之情,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情感需求,坚定幼儿成为合格小学生的愿望与信心,为进入小学做足准备。
2.坚持游戏衔接。持续开展户外大区域活动,通过“美术区”“小人国”户外大建构区”“乐高区”“野战区”“橙柚小剧场”等17个场馆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提升幼儿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及规则意识。
3.开展毕业仪式衔接。幼儿是幼小衔接的最终作用点,其感受是幼小衔接效果的重要指标。充分重视“毕业季”的课程价值,致力于打造毕业仪式感,强化幼儿入学的各项准备,为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给予幼儿开启小学新征程的勇气与力量。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园应立足儿童本位,不断提升家园共育机制,探索适合本园实际的衔接方法和路径,为幼儿从容、平稳地衔接到小学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