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新课程的评价与理念,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更严、更新的层次。高中体育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综合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极具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看法,打造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充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递,更应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极具趣味性的课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广大教师要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为目标开展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使他们可以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提高身体素质。
一、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价值
基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重心逐渐偏向了基础知识的传递,至于学生身体素质则没有得到重视。而学生全面发展离不开身体素质的提升,缺失了这一环,那么将会受到负面影响。而新课改下高中的实施,则引领学生参与多种体育锻炼,使学生能逐步树立正确的锻炼意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会在不断锻炼中得到增强。这不仅可以为学生后续的高考冲刺做好身体的准备,而且还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二、高中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高中体育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便是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此,在课堂中,教师习惯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不同体育项目的动作技巧,之后引导学生重复训练,加强他们对该项目的了解。但此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教师成为课堂主体,导致整体缺乏趣味性,难以发挥体育课程的作用,未凸显体育课程的特色,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生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体育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会将大部分重心放在语数外这些学科上。这就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缺乏学习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会利用体育课堂中自由活动锻炼的时间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这不仅影响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还不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影响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另外,学生不重视该学科还会对教师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出现教学敷衍、减少与学生的互动等情况。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一)利用游戏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多个不同的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经分析发现,部分创新策略并不符合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作出调整,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渗透,教师在课堂中开始利用游戏进行辅助,能够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游戏中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活动,实现体育教学创新,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研究,发现其中能够与游戏进行融合的内容。也可以直接根据体育项目中的动作进行创编,设计新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对单纯的跑步缺乏参与热情,教师便可以将其调整为“迎面接力赛”“蛙跳接力跑”以及“三人两足”等游戏活动。利用这些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跑步,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情况,但仍能通过游戏发挥跑步项目的作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其次,教师要注重借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个人素养。在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参加训练时会遇到各种困难,以往很多学生会选择逃避,“跑步太累找理由请假”“不喜欢跑步找机会偷懒”等。但利用游戏引导学生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投入其中,在与同伴互动期间还会产生竞争意识,为自己树立正确的训练目标。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对游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营造良好体育氛围
心理学家曾经提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较强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氛围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体育与健康课程也不例外。因此,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师需注重良好体育氛围的科学营造。一方面,可在校园中增设一些体育与健康内容,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还可在教室里面引入体育知识。如此一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会进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更能凸显出这门课程的重要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体育态度的逐步形成。比如,高中体育教师可分别从校园和教室这两个方面入手,尽可能给学生营造出积极良好的体育氛围,感染学生。其一,打造校园氛围,增加一些有关于体育锻炼的标语,像锻炼有益身体健康,等等。每当学生走在校园中,不自觉看到这些体育标语,他们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唤醒他们内心中的体育意识。其二,打造教室氛围,专门开辟出一个板块,宣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价值,可张贴一些图片,或者是摆放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能自主喜欢上体育。通过这样营造体育与健康的良好氛围,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而且还能不断感染学生,最终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态度。
(三)组织体育竞技活动
就目前的体育课堂而言,学生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一般,只是生硬地锻炼,没有竞争力,学生参与积极性变得低下,并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师不妨灵活组织体育竞技活动,给学生打造出竞争向上的气氛,推进学生主动参与。再加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所以他们将会十分积极地报名参加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又能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比如,在学习“投掷”这一体育动作时,倘若不停地要求学生练习扔铅球的动作,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认为枯燥、无趣,导致最终的练习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则可以组织“扔铅球”的竞技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到的体育动作运用在竞技活动中。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竞技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还可设定一些物质小奖励,像前几名可获得哪些奖励等等,推进学生更努力地竞争。接下来,正式开始本次的竞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等到最后,再带领全体学生一起总结扔铅球竞技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关体育动作的认知。通过这样的体育竞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既能推动学生更有效地练习扔铅球动作,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内心的体育竞争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的成长极为关键,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方式。因此,高中体育教师需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积极采用有效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策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最终推进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寿涛.对高中教学的思考[J].田径,2023(05):70-72.
[2]孙杏芳.核心素养下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3):98-101.
[3]刘义红.对高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田径,2022(0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