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社会支持理论的运用

龙妹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1期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524000

摘要:在青春期的发展阶段,初中生经历了显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一时期的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同伴关系的质量和性质将会影响个体的自尊心、归属感以及社交技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社会支持理论在这一背景下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中学生社会技能和情感能力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同伴关系;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理论

引言:

同伴关系作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均不容忽视。良好的同伴支持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适应性,增强其面对挑战的韧性;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则可能导致心理应激和社交障碍。因此,研究初中生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对于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初中生能够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倾诉心事。这种亲密的交流可以减轻孤独感和压力,并增强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与朋友之间的深入交流,初中生能够建立起互相扶持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

其次,同伴关系对于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妥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技能对于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交往和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不同背景和个性的同伴相处,初中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包容性和理解力,拓宽自己的视野[1]。

然而,不良的同伴关系也可能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恶意的欺凌行为、排斥和孤立等现象会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自卑感。此外,与不良同伴为伍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追求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等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选择与积极、乐观的同伴为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支持理论在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运用

(一)提供实质性支持

实质性支持可以包括提供有关问题解决的建议和信息。当一个初中生面临困难或挑战时,朋友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来提供实质性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同伴可以提供实质性支持的方式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例如,他们可以分享学习材料、笔记或其他资源,以帮助他们的同伴在学习方面取得进展。此外,同伴还可以提供实质性支持,通过陪伴他们参加活动或提供实际帮助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在这个阶段,同伴的情感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同伴可以通过关心、鼓励和倾听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当初中生面临挫折或困难时,同伴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让他们感到被关注和接纳,从而减轻压力和焦虑。同伴可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切,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提供积极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同伴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当初中生面对情感问题时,同伴可以分享自己的类似经历,让他们感到并不孤单。这种亲身经历的分享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共鸣和理解,帮助初中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困扰[2]。

(三)促进积极的同伴互动和合作

社会支持理论强调在人际网络中寻求和提供帮助的重要性,对于促进初中生在同伴关系中的积极互动与合作,该理论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增强学生间的正向交往,进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和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其次,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互动项目,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增进同理心,理解不同个体的情感和需要。

此外,学校可以开展同伴辅导计划,让成绩优异或社交技能较强的学生帮助那些在学业或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的同学,这样既能够让获得帮助的学生感受到支持和鼓励,也能提高帮助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最后,定期组织家长工作坊和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理解社会支持理论及其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增强家庭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间接地促进学生在同伴关系中的积极互动[3]。

结语:

综上所述,同伴间的交往模式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会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和学校应当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健康互动,预防负面同伴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具体实施社会支持理论,以及如何在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调整适用该理论的策略,从而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丽秀.初中毕业生同伴关系、自我评价和道德判断的关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7):230-233.

[2]董及美,佟月华.留守初中生孤独感与攻击性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3(04):145-153.

[3]邱婷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利他行为的培育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2023.

备注:本文系2023年度湛江市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初中生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社会支持理论策略研究”(编号:ZJDYKT202344)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