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管理与教学设计课程应用探析
摘要:翻转课堂从诞生之初到现在颇受教师欢迎,翻转课堂转变教学流程,突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思维限制,使学生转向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堂管理与教学设计课程为例,探讨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分析翻转课堂对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价值,并对该模式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翻转课堂模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管理与教学设计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想要成长为合格的汉语教师,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课程,其中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相关内容是汉语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山东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开设了课堂管理与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基于以此课程探讨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应用价值。
一、翻转课堂简述
回顾翻转课堂的发展,从埃里克·马祖尔教授1990年创立的同侪互助教学到莫里·拉吉和格兰介绍的“翻转课堂”,再到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的成功实践,翻转课堂的理念越来越清晰并广为传播。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材料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1Robert Talbert提出的以课前、课中为分界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结构最为经典,课前学生观看教师讲课视频,完成针对性练习,课中包括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情况简述/反馈。2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通过教学流程的逆序转变突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思维限制,使学习从浅表学习转变为深层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关注知识点转变为解决问题。
张渝江将翻转课堂分为五类典型范式,包括林地公园高中模型、可罕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3,这五类翻转课堂典型范式的基本相同,在细节上各有侧重。山东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堂管理与教学设计课堂以Robert 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模式为基础加以改进,使之更适合专业硕士的实际情况。课前阶段以自学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提前学习,将自学的知识吸收内化,制作ppt进行讲解。课中阶段,学生将自学内容以讲授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并给予针对性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同时扮演“引导者”和“评价者”两种角色。
二、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向国内开设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硕士进行调查,共收集37所高校的信息,覆盖北京、上海、广东等多所高校。经调查发现,57.45%的高校有较多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模式,42.55%的高校很少课程采用该模式,完全不使用该模式的高校占比4.26%,所有课程使用该模式的高校为0。针对该模式的教学效果,36.17%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好,61.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2.13%的学生认为效果不好,很多学生表示翻转课堂会让教师省事,不用准备教学。
三、翻转课堂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价值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该课程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实践与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以学生为本,在实施中体现出更多的实践价值。
1.加强互动
翻转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传授式教学以知识传授、知识内化为阶段,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互动较少,而翻转课堂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增加师生互动,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教师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对学生一一点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
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学能力是突出的、首要的目标。该课程以学生教学形式为主,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授课,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点评,将提高学生教学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对学生实习、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身为专业硕士,学习不再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应当加强自主学习,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翻转课堂更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自学能力。
3.使学生了解翻转课堂模式,可供借鉴学习
在国外,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常见的模式,学生可通过体验此种教学模式,深入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应用价值、具体模式等,借鉴学习,根据此后执教学校的具体情况,将翻转课堂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在本次调查中,也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调查,74.47%的学生表示将来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后,会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3.4%的学生表示没想好,仅有8.51%的学生表示不会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数据表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教学模式选择颇具影响力。
4.改变课堂管理
在许多传授式课堂中,教师需要经常关注学生的状态和反应,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主体,以学生促进教学,以学生带动学习,教师以学生教学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专注度,无形中解决了课堂管理问题,将课堂聚焦于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教学水平方面。
四、总结与反思
随着教学对象学历的提高、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能有所提高,教师应当相应地转变教学方法,适应教学对象的能力水平。本文基于山东理工大学课堂管理与课堂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1.学时不足。翻转课堂模式采取学生讲授的形式,学生均为新手,难免会存在超时等情况,学时短的情况下大大压缩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教师应当进行规划,合理安排课时。2.进一步扩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研究生的学习应当以自主学习为主,但也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在课后评价时应增加更多的学习内容的补充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拓展。3.学生的“先学”质量不高。教师布置任务以课本为纲,学生以此进行学习并加以展示,但是据笔者观察,学生多数局限于课本,没有延伸阅读等,“先学”质量不高。翻转课堂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内容,应当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能力,解决在“先学”中产生的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提高翻转课堂模式的效率,如何检验学生先学的质量,如何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的智慧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刘健智,王丹,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2.
[2]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电化教育研究,2015,06.
[3]翻转课堂变革,张渝江,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