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在小学英语课堂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态文明教育;渗透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教育活动。在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英语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场所,也应该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
一、生态文明教育与小学英语课堂的契合点
1.环保意识的培养
小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教授与环保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教授“pollution”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如何减少污染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生态素养的提升
生态素养是指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知、理解和保护能力。小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教授生态知识、生态文化和生态伦理等内容,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例如,在教授“ecosystem”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保护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3.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教授与环保相关的国际公约、环保行动和生态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例如,在教授“global warming”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介绍各国政府为应对全球变暖所采取的措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责任感。
二、小学英语课堂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与环保相关的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外研社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主题,其中不乏与环保息息相关的元素。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这些内容与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起环保意识。当教授教材中的动物类单词,如“cat”(猫)、“dog”(狗)、“elephant”(大象)等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常见的动物词汇,引导学生探讨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例如,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大象为什么需要大片的森林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出动物栖息地的概念,并强调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而在教授季节类单词,如“spring”(春天)、“autumn”(秋天)时,教师可以结合季节特点,介绍不同季节中的环保行为。在春天,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植树活动,让他们了解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保护土壤和水源的重要性。而在秋天,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落叶,讨论如何合理处理落叶,减少垃圾产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和场景,如“shopping”(购物)、“travel”(旅行)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购物和旅行中做到环保,如选择环保产品、减少浪费、绿色出行等。
2.创设生态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态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直观地学习和体验环保知识。这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外研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当教授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时,如“shopping”(购物)或“at home”(在家)等单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保生活”的主题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购物场景,其中包含了各种商品包装和废弃物。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学生们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垃圾(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正确地分类并放入相应的垃圾桶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意义,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3.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实践活动是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外研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系列与环保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环保的乐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外研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Our School”(我们的学校)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种植树木、花草,为校园增添一抹绿色。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贡献,如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绿化的过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起爱护环境的责任感。另外,结合外研版教材五年级下册“Doing Housework”(做家务)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设计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在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并将分类后的垃圾带到学校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还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起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在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时,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通过富有创意和实践性的生态环保计划,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炳林,生态环境与教育.台北:维新书局,1975.
[2]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森.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