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家校共育,增益增效: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实践

刘义员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13期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31122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家校联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增益增效的作用与帮助,并梳理了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实践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家校联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推动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教育评估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于学校课堂,忽视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家校联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增益增效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家校联动,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联动不仅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支持。通过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状况,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旨在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家校联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增益增效的作用与帮助,并梳理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实践方式。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讨家校联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评估,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家校联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为推动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管理和自尊自信的培养。这包括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自尊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2.人际关系和应对压力的处理。这包括教授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如有效沟通、解决冲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同时,教授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放松技巧、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

3.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求助、心理健康促进和危机干预。这涉及教授学生如何识别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求助渠道和资源。同时,教授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等。在紧急情况和心理危机出现时,学生应学会如何应对,包括自我安全、寻求帮助和提供支持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科学性、综合性、预防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具体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科学性。它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科学研究成果,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帮助个体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综合性。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领域,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这种综合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全面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帮助个体在多个方面提升心理素质,实现整体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还具有预防性。它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更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通过提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增强心理韧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

4.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个性化。由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二、家校联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增益增效的作用与帮助

家校联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增益增效作用。通过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互动,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全面、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路径,并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具体来说,家校联动对心理健康教育增益增效的作用如下:

(一)家校联动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全面和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学校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活动等形式进行,而家庭则通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学校和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上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时,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接受到连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这种一致性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理解,并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家校联动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家校联动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家校合作,学校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心理状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心理变化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更好地调整教育策略。这种双向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家校联动,学校和家庭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三)家校联动还能够拓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路径。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亲子互动游戏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引导孩子。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这种家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家校联动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接受到连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家校联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学生可以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获得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有助于他们更好应对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一通、二商、三同步”,家校联动落实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体系,旨在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可以总结概括为“一通、二商、三同步”(见表1),具体内容如下:

(一)“一通”: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家校沟通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双方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教师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等。

(二)“二商”:共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共商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家校双方应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家长提供培训,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则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三同步”:家长与学生同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学校与家庭同步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与家庭同步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讲座或工作坊,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如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方便家长和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四、“活动咨询两手抓、线上线下同跟进、常练常训常更新”,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式

践行家校联动的形式对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具体来说,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最大化,我们可以将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式总结概括为“活动咨询两手抓、线上线下同跟进、常练常训常更新”,(见表2)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咨询两手抓”:定期举办家长学校与亲子活动与家庭访问和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以多种形式加强家校联动,比如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定期为家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应对技巧。家长学校的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通过组织亲子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亲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能够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

学校经常组织相关教师、班主任开展家庭访问与心理咨询服务。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庭访问,能够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心理状态,通过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学校或社区可以组织专业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二)“线上线下同跟进”: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在线课程与讲座。

学校应积极组建家校互动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方便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实时沟通以及分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及时解答疑问,能够有效巩固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在线课程或讲座,让家长和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

(三)“常练常训常更新”:加强教师与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经常更新培训内容和资源。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学校也可以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质,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与家长可以共同制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分工,确保教育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学校应定期对家校联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并更新培训资源,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这些实践方式,家校之间可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这些实践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为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家校联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增益增效作用。通过“一通、二商、三同步”等家校联动落实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活动咨询两手抓、线上线下同跟进、常练常训常更新”等家校联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式能够切实达到家校联动、增益增效的目的。

根据家校联动、增益增效的相关要求,本研究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学校和家庭应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提升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家庭方面,家长也应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自我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能力。

(三)关注个体差异: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辅导、开发心理健康教育APP等,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结语

家校联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校联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增益增效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双方应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景霞.家校联动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J].小学生(下旬刊),2024,(02): 97-99.

[2]胡娟霞.浅论场域基础上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举措的设计及应用 [J].知识文库,2023,39(23):56-59.

[3]岳松.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联动机制研究[J].人生与伴侣, 2023,(43):18-20.

[4]邱海毅.基于家校联动的小学德育管理困境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 2023,(31):13-15.

[5]赵承红.家校联动 合力育人[J].中国教育学刊,2023,(10):105.

简介:刘义员 男 1978.7 汉族 本科学历 浙江省杭州市 萧山区党湾镇第一小学 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积极心理学 邮编:3112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