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正面临着从传统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施路径与策略。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学评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以期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全面发展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科,其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已经有所改进,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虽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过长,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也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科书,而缺乏对课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这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评价机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校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还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虽然有所进步,但仍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勇于创新,摒弃那些过时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而“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这样的项目,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深入挖掘和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及其背后的主题思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绝不应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几篇文章。为了真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需要积极引入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等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导读”等课程资源,系统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探讨《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创造力。
(3)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一个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评价体系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纳入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励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努力发展,从而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实例分析
案例一: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背影》一文为例,某位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堂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探究课。在课前,她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准备与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文本中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接着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文本中的感人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最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许多学生在分享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甚至有的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还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案例二:另一位教师在教授《背影》时,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式。她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找与《背影》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评论,使学生对文本有更全面的了解。课堂上,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与文本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在深入理解文本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以“父爱如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生们在准备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口才,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两位教师在教授《背影》时,分别通过设计“感恩父爱”主题活动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了教学方式。第一位教师让学生通过分享与父亲的故事,深刻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第二位教师则利用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营造了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演讲比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两种教学方式都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玛丽亚木古·木沙.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创新[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8):4.
[2]柳慧梅.基于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读与写(教师), 2021, 000(008):P.1-1.
[3]靳丽琼.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J].读天下:综合, 2019(4):1.
[4]吴学慧.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 201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