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实践探索
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它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跨学科课程思政育人不仅有助于拓展数学教学的边界,还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育人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和应用小学数学跨学科课程思政育人策略,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育人
引言: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育正迎来跨学科综合的新纪元,这一理念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数学教学,通过跨学科整合,不仅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笔者站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创新小学数学跨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一)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来学习和掌握知识。在跨学科课程思政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项目,如“环保公益项目设计”、“城市规划与交通流量优化”等。学生需要在项目中运用数学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通过团队合作、探究实践、解决问题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跨学科课程思政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思政元素紧密相关的问题或课题,如“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进步对环境的影响”等。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实践、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思政知识。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跨学科课程思政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思政知识紧密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数学家的人生经历”、“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等[1]。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思政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案例分析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跨学科课程思政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如“超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等。学生需要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小学数学跨学科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
(一)科学实验与数学的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数学紧密相关的科学实验活动。例如,利用几何知识研究物体的形状和体积,通过统计与概率知识研究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这些实验可以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艺术创作中的数学元素
艺术创作为数学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数学元素的美丽。比如,通过比例和对称的概念设计建筑模型,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图案创作。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审美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社会问题探究中的数学模型
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例如,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2]。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社会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立跨学科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
(一)设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跨学科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需要设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指标应涵盖数学知识、思政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等方面。首先,评价体系应包括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这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检验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评价体系应关注学生的思政素养。这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完成思政相关作业的质量等方式进行评估,以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水平。此外,评价体系应重视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这包括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中的表现、参与跨学科讨论和交流的情况、完成跨学科作业的质量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检验学生的跨学科能力[3]。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进行评价。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过程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和进步,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作业、测验、实验报告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形成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实践探索迈出了坚实步伐。将思政教育与数学教学以及跨学科元素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科交融中培养了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支持与助力。
参考文献:
[1]夏艳红.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库,2023(11):48-49.
[2]马晓磊.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学科教研,2024(1):127-128.
[3]刘恒香.跨学科合作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探索[J].教育新探,2022(8):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