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模块课程群联动教学改革研究
——以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模块为例
摘要:观赏园艺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依托地方优势,构建了以观赏园艺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基础科学、园艺技术与实践、景观设计与规划、园艺疗法与社区园艺、植物保护与环境可持续性、园艺商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特色教材编撰和网络平台的应用,观赏园艺课程群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课程群建设不仅突出了甘肃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园艺产业的独特优势,还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观赏园艺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还深入了解了地方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艺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群建设对特色专业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推动了园艺专业在观赏园艺领域的发展,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水平,为地方农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观赏园艺;乡村振兴;课程群;教学改革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通过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1]。这一战略聚焦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融合,保护与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以及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等多个方面,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园艺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农作物的种植与培育,更是一种结合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美感的绿色产业[3]。园艺活动包括蔬菜、果树、花卉、观赏植物的栽培与繁殖,以及园林设计与绿化建设等,这些都能够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园艺业还能有效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风貌,促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4]。
观赏园艺作为一门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园林艺术的发展[5]。在古埃及、罗马和中国的皇家园林中,观赏园艺已经被用作展示权力和财富的手段。进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植物学和园艺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植物园和私人花园开始普及,观赏植物的种植和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到了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绿地和城市园林的建设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观赏园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开始设立专门的园艺学校和研究机构,观赏园艺作为一门专业学科逐渐形成。20世纪,随着生态学的兴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观赏园艺不仅仅关注植物的美观和装饰功能,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环境美化和可持续发展。现代观赏园艺教育和研究,强调科学性和实用性,涵盖了植物生理学、景观设计、园艺疗法等多个领域。
一、专业与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观赏园艺专业,依托甘肃省的地理优势,专注于都市园艺和产业化园艺的发展。该专业自于1960年开始园艺本科教育,1993年开始园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2004年开始博士研究生培养。拥有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果树学、蔬菜学、设施园艺学3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多次改革,观赏园艺为其特色的模块之一。该专业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甘肃农业大学观赏园艺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表1),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科学课程,包括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基础。园艺技术与实践,教授植物的种植、养护、繁殖和管理技术。这些课程通常包括实际操作,如修剪、接种、土壤管理和害虫控制,使学生能够掌握观赏植物的养护方法。景观设计与规划,涵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创意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绘制设计图,使用设计软件,并进行现场规划。园艺疗法与社区园艺,介绍园艺在提升生活质量、辅助治疗和社区发展中的应用。课程可能包括园艺疗法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如何设计和管理社区花园。植物保护与环境可持续性,教授如何在园艺实践中应用生态友好的方法,包括有机园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这些课程强调环境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园艺商业管理,为有志于园艺产业创业或管理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商业知识。课程内容可能包括市场分析、营销策略、企业管理、以及财务规划。实习与案例研究,通过实习项目和案例研究,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二、观赏园艺专业课程群的构建
园艺专业的课程群建设,遵循相关性、独立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突出特色的原则[6]。这些原则确保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适应性,使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目标和学生需求。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课程群的构建更加注重与地方农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如都市园艺、景观园艺和特色园艺作物生产等方向,这些都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7]。
甘肃农业大学在构建观赏园艺专业课程群时,遵循了以下原则[8]:相关性原则,课程内容应纵向有传承,横向有联系,确保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独立性原则,在保持课程群整体性的同时,各门课程应保持其独立性和特色,以充分展现其学科价值。创新性原则:课程群建设需有清晰思路,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体现前瞻性和先进性。综合性原则,打破壁垒,实现课程间的有机综合,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突出特色原则,结合甘肃地域特色,突出观赏园艺的独有优势,形成专业特色。
基于以上原则,甘肃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课程群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表2):专业基础课程群,涵盖园艺学总论、园艺植物育种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观赏园艺核心课程群,专注于园花卉学、林树木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等课程,深入探索甘肃地区特色植物的培育与应用。特色拓展课程群,结合甘肃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开设节水灌溉技术、高原特色植物产品开发等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实践与创新课程群,注重实验、实习、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观赏园艺与乡村旅游规划等。
三、课程群的建设
(一)精品课程带动课程群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一直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构建高效课程体系为己任[9]。特别是在观赏园艺模块,借助一批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动,不仅优化了教学资源,更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种以点带面、推动课程群质量全面提升的积极氛围。这些精品课程包括甘肃省一流课程《观赏园艺学》、省级精品课《设施园艺学》,以及甘肃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蔬菜栽培学》和《园艺设施学》。观赏园艺模块作为园艺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涵盖了《花卉学》、《观赏树木学》、《园林规划与设计》、《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以及《园艺植物栽培技术》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在园艺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在实践中锻炼技能、培养兴趣。因此,打造这些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课程群的建设,成为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始终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观赏园艺学》为例,作为观赏园艺模块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园艺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使得《观赏园艺学》课程始终保持前沿性和创新性。同时,该课程还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通过组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精品课程的引领下,园艺专业的其他课程也逐步实现了优化和提升。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应用;在教学手段上更加多样化、注重互动;在教学评价上更加科学、注重过程。通过借鉴《观赏园艺学》等精品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园艺专业的其他课程得以全面提升,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全面的专业素养。
在课程群建设方面,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注重课程之间的融合与互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使得各门课程之间能够相互衔接、相互支撑[10]。例如,在《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在《园林规划与设计》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的学习中,可以相互融合设计理念和管理策略。这种融合与互补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二)特色教材辅助课程群建设
在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中,观赏园艺模块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一直是学生们热衷的学习领域。为了不断提升这一模块的教学质量,并推动课程群建设的全面进步,园艺专业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精心编撰和选择了一系列特色教材。这些特色教材的编纂,不仅是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模块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对园艺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的深刻体现。在编撰过程中,团队特别注重将甘肃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融入其中,使之更加贴近当地园艺产业的实际需求。其中,《园艺美育概论》,就是团队结合本地园艺文化和产业发展,深入研究和总结的成果。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园艺美学方面的系统知识,还融入了甘肃地区丰富的园艺资源和文化底蕴,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团队选用了一批近年来出版的优秀教材,这些教材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等规划为指导,确保了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权威性。同时,团队还结合甘肃地区的园艺产业特点,选择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与管理》、《观赏树木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和《草坪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教材进行学习,园艺专业团队还积极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和电子教材[11]。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电子教材、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教材,不仅掌握了园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园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网络平台促进课程群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推动下,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在观赏园艺模块的教学中,不仅紧跟时代步伐,更是积极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观赏园艺学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12]。这一平台充分利用了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并结合线上提供的观赏园艺课程PPT、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视频库等资源,为师生们创造了丰富的互动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园艺专业的教师们不仅上传了各自的教学资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共享资源库,使得其他课程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这一平台还为课程群提供了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使得教师可以方便地发布课程信息、布置作业、组织考试等,而学生也能方便地查看课程信息、提交作业、参与考试等,从而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在加强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同时,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还从软硬件设施上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力求为师生们提供更为优越的教学和学习环境。特别是在观赏园艺模块的教学中,完成了《花卉装饰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慕课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13]。
四、课程群建设对一流专业建设的作用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模块课程群建设对特色专业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服务于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推动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力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园艺专业在观赏园艺领域的发展。
首先,通过观赏园艺模块课程群的建设,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成功优化了课程体系,并实现了课程内容的重组。在这一过程中,课程群建设突出了甘肃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园艺产业的产业特色,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园艺知识体系。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观赏园艺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还融入了甘肃地区特有的植物资源、园艺文化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观赏园艺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深入了解甘肃地区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艺专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课程群建设推动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在观赏园艺模块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积极构建教学网络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课程资源、参与课堂讨论、提交作业和进行在线测试等,实现了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最后,课程群建设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水平[14]。在观赏园艺模块课程群建设过程中,甘肃农业大学园艺专业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这个团队不仅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通过共同研究、合作开发和教学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哲, 付威.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解读——加快乡村产业全链发展 [J]. 现代化农业, 2024, (05): 31-3.
[2]闫佳含.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与政策建议 [J]. 现代化农业, 2024, (05): 72-4.
[3]张琦, 张嘉莉. 园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汤阴县花卉产业为例 [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3, (12): 81-2.
[4]张弘, 杨璐敏, 孙绍祥. 园林园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J]. 现代园艺, 2023, 46(23): 96-8.
[5]王丽芳, 王华, 郝福玲, et al.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园艺学方向课程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 园艺与种苗, 2023, 43(10): 85-8.
[6]吴玉霞, 刘玉莲, 王延秀, et al. 地方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思路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20): 181-2.
[7]范守信. 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 [J].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3, 7(3): 25-7.
[8]魏兵强, 张高原, 吴玉霞, et al. 新农科背景下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 [J]. 甘肃高师学报, 2023, 28(05): 90-4.
[9]肖雪梅, 刘玉莲. 培养园艺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3(08): 194-6.
[10]杨丽婧, 安泽山, 陈佰鸿. 农林院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J]. 高教论坛, 2017, (07): 61-4.
[11]廖伟彪. “网络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研究——以《花卉学》为例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2(04): 263-4.
[12]王莹, 贾纪萍, 赵丽, et al.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5(18): 30-2.
[13]廖伟彪, 王春蕾, 李彬, et al. 模块式教学法在《花卉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06): 158-60.
[14]张青妹, 徐玲. 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为例 [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7(01): 64-6.
*通信作者:廖伟彪,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品质调控和抗逆的生物学基础研究。E-mail: liaowb@gsau.edu.cn
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教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园艺专业观赏园艺模块课程群改革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菜素内酯受体BAK1的S-亚硝基化修饰在番茄抗盐中的作用及机制(3207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