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黄钰煌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26期
泉州市第五中学 36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也面临着严峻的改革形势。尤其是随着新课标的落地,传统碎片化教学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始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并成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则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课题。为此,笔者从自身实践经验出发,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历史学科应从单元主题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然而,从传统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仍存在单一授课、知识碎片化、零散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及育人价值的发挥。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应树立大单元、整体化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积极落实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让知识体系更系统、教学目标更明确,从而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大单元教学通常可从四个环节入手,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于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提高单元主题的概括性

提炼单元主题是新课标下开展历史大单元教学的首要环节。单元主题在大单元教学中发挥着统摄作用,是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概括,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提炼,可为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方向、整合单元内容、设置单元目标、梳理单元教学思路、布置单元教学任务提供有效参考和指导。为此,新课标下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增加对单元主题提炼的重视,并注意在提炼主题时应以教材为依据,不可偏离教材。

以七年级上册《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一单元为例,由于夏商周时期中国尚未实现大一统,经济、文化、政治均为起步时期,故而多将这一时期归为一体进行研究。为此,具体进行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就可从教材中单元标题及内容出发,对夏商周时期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并以此为依据将“从夏商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情况出发,对夏商周王朝的更替情况,以及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分析,以了解早期国家与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二、基于核心素养设置单元目标,提高单元目标的整体性

明确单元目标也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明确单元目标可以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等教学问题,可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可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组织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课标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热点词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在进行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明确的、整体性的单元目标来推动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开展。

以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为例,在研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对第9课、第10课进行关联,并以“秦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主题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在考量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及要求的同时明确大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即(1)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背景,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进;并结合秦朝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2)查找、对比《史记》《六国论》《过秦论》等内容,对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进行科学论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大单元教学目标设置既能提高目标的概括性、整体性,又能推动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在不断积累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时空观念、史料论证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三、基于课程目标整合单元内容,提高单元内容的系统性

合理拆解、整合单元内容是大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为学生构建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课程大单元的重要前提,能够为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新课标下,教师在组织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应以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指引,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单元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整合,然后遵循“从主干到枝丫”的原则对单元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从而逐渐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理解各单元知识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充分地理解和内化历史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第11课和第15课进行关联,将“两汉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设置为单元主题,并以此出发,按照时间顺序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归纳总结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切入,分析不同阶段的政策内容。这样通过“主线+支线”的方式来构建单元框架结构,形成系统的单元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采用“案例+知识点”的方式,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分析,并可适当融入课外内容,从而进一步完善单元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四、基于学生学情设计单元任务,提高单元任务的针对性

合理设置单元教学任务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大单元学习活动之中的内在动力。为此,新课标下开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围绕单元主题及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合理设置单元任务,以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获得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展,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在全面分析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将“唐朝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变迁”提炼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然后从单元主题出发,为学生设置探究任务,即“从政治、文化、经济等不同角度探索‘唐朝被称为一个繁荣与开放时代’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设置探究任务,为学生指明思考、探索的方向,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单元知识形成系统、整体、深入地理解,从而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传统以单一课时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作为该学科教师应树立大单元意识,并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方法,从提炼单元主题出发,对单元目标进行明确、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并设立单元学习任务,以此来推动单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从而尽可能提升初中历史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颖.浅谈单元教学设计引导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以统编教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 2020(2):41-43.

[2]屈莉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学研究, 2023(9):54-57.

[3]陆翔.大单元整体学习下初中历史单元教学策略探讨——以古代亚非欧文明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 2022(5):52-54.

[4]王珊珊.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单元教学初探——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 2022(11):12-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