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层次理论视域下初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李玉 伍洁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3年16期
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 511457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永恒的教育主题之一,无论什么年代,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体系以及学生学习内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时代与科技如何变迁,爱国主义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功能是永恒不变的。爱国主义的构成要素,发展历史,传播状况这三大重要内容,无不凝聚了中国革命先烈们的辉煌成就与伟大革命精神。文化层次理论是指一个社会或民族对于一种文化现象及价值判断的认知和评价过程,它体现着一定时期人们关于这种文化现象及其特征的理解与看法,也反映了这个国家、地区人民对待某种文化现象或价值观点的态度。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文化层次理论。文化层次理论视域下,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注重具体内容的实施,保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拥有伟大爱国精神,并且应用于祖国现代化建设,学生在受到爱国教育后,能够提高思想高度,继承并拓展传统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文化层次理论;初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家国情怀观念比较肤浅。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依靠家庭父母灌输还不够,学校更应肩负起这一任务,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教育之中,这是一项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大举措。当前初中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明显不足,存在形式和载体简单的问题。因此,要在文化层次理论视域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爱国”意识为主线,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等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初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1.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

随着网络时代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通讯技术都得到了创新,网络媒体已经成了初中学生接受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沟通和运用生活的最重要的平台。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学生极易被不良信息所感染。爱国主义教育受网络平台的思维阻碍较大,教师往往难以对其加以引导,从而造成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不够认真,导致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佳。所以,为了能够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就需要以文化层次理论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缺乏管理上的严谨性

当前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管理制度方面均缺乏必要严谨性的问题,有的管理方式还相当落后。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人员、教育资源等方面扶持、投入不多,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性不强。此外,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专业性不强,经验不足,自身爱国主义精神较为冷漠,进行爱国教育时无法达到完美状态。整个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缺乏对应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机制,工作方式与专业素养不够标准,对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构成较大障碍。

二、文化层次理论视域下初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

1.以课堂教学渗透为根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和开展承上启下工作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是比较快的,而且以学习知识为主,但是在确保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的前提下,还需要确保爱国主义教育不掉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渗透为主,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文化知识理论课程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从教材中提取一些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利用课本的故事或课文等资源来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当学生学得疲意时,不妨说几句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慢慢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课堂渗透是基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

2.以主题班会为保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初中生而言,主题班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形式新颖生动,有必要成为初中阶段不可缺少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保证。主题班会议题可以广泛拓展、人员可以全班参加、教育人数可以拓展、教育层次可以深化。强化主题班会教育,开展班级教育渗透为主线、知识教育为主线、深层次爱国教育为主线、知识外活动为强化学生心理作保证,实现“里应外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给学生搭起一座屋梁,使之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树立、深化爱国热情。加强对同学们进行思想引导、政治指导、人文关怀等工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3.以教师示范为引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人师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示范性则是教师职业中一个显著特征。由于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学生会无意间模仿与学习教师的动作或者日常行为。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带领学生共同学习、发挥带头作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作用的自觉,既要成为学生知识上的领航者,又要成为他们情感和认识上的引路人。初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而学生们对初中的记忆更多涉及课堂和老师,所以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而且教师的爱国主义行为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爱国主义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国家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所以,初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4.以文化建设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教育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的界限,局限在课堂和教师还不够,教育有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知识的传授只是表面现象,而对情感层面的扩散则需要更加潜移默化地进行。学校每一个地方都要设置一些红色文化专栏和海报,使同学们走进校园那一刻起便能够体会到红色文化之博大精深。初中时期学生们的见闻会对其内心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初中学校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种载体,把中国红色文化所具有的魅力深深地烙在他们心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文化层次理论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中,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认知能力和认同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得到有效融合是当务之急,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未来中国梦大业的根本所在。当前初中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基于文化层次理论视域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初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路径有很多,但应是课堂教学是基础,主题班会是保证,教师示范是先导,校园文化建设是辅助,通过这一系列途径才能真正实现初中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宾,杨娜娜.文化自信视域下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研究[J].作家天地, 2021(9):2.

[2]郭树清,刘琪.地方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 2020(24):1.

[3]杨沁沁.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1(2):2.

课题编号:ZCYJ21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