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下基于AI课堂智慧评价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以阅读《西游记》为例

胡小红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27期
惠东县铁涌中心小学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要重视整本书阅读,注重高质量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具有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西游记》为例,通过分析《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中还存在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正确引导、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富有情趣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主动阅读。比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可先让学生看电影《西游记》,以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再引导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了解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使学生对《西游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视剧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小说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应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读书,而不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要想转变这一观念,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不是一种教学任务,而是一种阅读策略。这种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这种阅读策略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其次,教师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要认识到“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教师要对此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三、立足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代表,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时可以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进行《西游记》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人物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阅读能力确定阅读进度和难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把书读活,读出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后再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悟”字来深入文本内容,理解文本的内涵。对孙悟空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进行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取西经”和“去西天”这两个主要事件来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学会用多元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要有针对性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学习现状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阅读目标,以《西游记》为例,其核心阅读目标是“悟空降服妖怪”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阅读内容,可将这两个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如在教学“悟空降服妖怪”时,可以围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核心内容展开,设置如下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回顾“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的表现;其次让学生讨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哪个情节最精彩;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哪一段最精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六、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写读后感,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后,鼓励学生围绕自己所了解的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写一篇读后感。教师在阅读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本书的人物形象怎么样?②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三个人物形象?③你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④你觉得这本书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学生在读完书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学生通过写作不仅加深了对《西游记》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写作能力。通过对《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读书方式,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采用演讲、演讲稿、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督促学生每天认真阅读。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阅读计划的方式来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进而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顾旖婷.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格言(校园版),2023(24):26-28.

[2]王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8):88-90.

[3]冯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阅读《西游记》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3(09):43-4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