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校体育教学中匹克球的应用与效果探讨
摘要:本研究着眼于高校体育教育背景下匹克球的应用与效果,提出并实施创新性应用匹克球于体育教学中的方案。根据实验对象的分析结果,将匹克球运动推广至军队或其他高校地方生体育课程中,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比分析匹克球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使用前后的学员体适能、技能熟练度及乐趣感等维度。结果显示,匹克球对学员的体适能和技能熟练度呈现正面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学员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乐趣感。且匹克球易于掌握和参与,具有较强的体型、性别适应性,更适合高校体育的集体教学。研究结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选择提供了有效参考,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匹克球;高校体育教学;技能熟练度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对学员全面素质的要求日益增高以及军校地方生学员的扩招,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越发重要。匹克球作为一种新兴运动项目,由于其易学易玩的特性,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部分高校已经将匹克球纳入到大学生体育选修课课程中。本研究旨在探讨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比较其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提升学员体适能、技能熟练度及乐趣感方面的差异。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本文不仅分析了匹克球教学前后学员的体适能和技能熟练度的变化,还考察了学员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期望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和学员能力的全面发展。
1、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1.1 匹克球的基本认知和特性
匹克球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结合了网球、羽毛球及乒乓球的特色,逐渐被高校体育教育所重视[1]。其基本认知包括:匹克球是由4人组成的双打运动,在略小于网球场的场地上进行。球和球拍设计上类似于乒乓球,但使用有孔的塑料球,球拍则是无网格的硬质拍。
在运动特性上,匹克球强调技巧和反应速度而非绝对力量,适合不同体型和身体素质的学员,容易上手。这一特性使得匹克球特别适用于高校集体体育课,能够快速提升学员的运动参与度。匹克球运动的规则简单明确,但内涵丰富,它不仅包括击球技巧,还涉及战术和策略,这对于学员全面体能和智力的发展也有帮助。
匹克球的安全性高,运动强度适中,有助于学生在锻炼中减少受伤风险[2]。其易于设置和维护的设备和多样化的玩法,使其成为多样化体育教学中的一项理想运动。匹克球具备良好的普适性和适应性,无论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运动员都能从中受益。匹克球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兴热门选项,有助于全面提升学员的体质和运动兴趣[3]。
1.2 高校体育教学中匹克球的应用案例分析
某高校2024年春季学期引入匹克球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学员的体育兴趣和综合体适能。在此实验中,随机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参与匹克球课程,对照组继续传统的网球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体适能、技能熟练度及参与体验进行了对比分析。
实验组学员的体适能测试结果显示,其心肺耐力、力量和灵活性较开学初均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心肺耐力方面表现突出。匹克球课程中学员的技能熟练度进步明显,特别是在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两个指标上,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课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员对体育课的参与积极性和乐趣感有显著提升,参与度高,课堂互动频繁,增强了学员间的合作意识。
案例表明,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员的体适能和技能熟练度,增加学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具有广泛推广的潜力。
2、匹克球应用效果分析
2.1 匹克球对高校学员体适能和技能熟练度的影响
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学员的体适能和技能熟练度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匹克球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员的有氧耐力、协调性、灵活性及肌肉力量的提升。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匹克球的规则和玩法相对简单易懂,学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动作和技巧。匹克球训练能够在提高心肺功能的对核心肌群和四肢进行全面锻炼。
技能熟练度方面,匹克球要求玩家具备精准的控球能力、快速的反应以及较强的战术意识,通过持续的练习和比赛,学员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中,通过测量学员在参与匹克球课程前后的运动表现数据,发现学员在速度和准确度方面有明显提升。匹克球注重团队合作,有助于提升学员在实际竞技中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整体来看,匹克球在提高高校学员体适能和技能熟练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简便易行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各个体型和性别的学员,而且在短时间内能实现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综合提升。这一发现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也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运动选择。
2.2 匹克球对高校学员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和乐趣感的影响
匹克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因其易于掌握且竞技性强而备受大学员青睐。研究发现,匹克球显著提升了高校学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乐趣感。通过对比分析匹克球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匹克球不仅降低了运动的门槛,还通过其灵活多变的玩法吸引了更多学员的积极参与。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模式和快速节奏使学员体验到持久的身体活力,显著减少了运动厌倦感。在参与匹克球活动后,学员的互动频率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运动热情。综合来看,匹克球在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激发学员体育热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和建议
3.1 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难点和应对策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匹克球的应用面临一些难点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匹克球作为一种新兴运动项目,其认知度相对较低,部分高校师生对于匹克球的规则、技巧及其作用了解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提高师生对匹克球的认识。体育教员在课程中应穿插匹克球知识教学,帮助学员掌握基本技能和比赛规则。
另一方面,高校开展匹克球教学的硬件设施有限,场地和专用设备的缺乏可能影响其推广。应对这一问题的策略包括适当调整现有体育场地,以满足匹克球教学和比赛的需求,以及争取校内外资源支持,增加匹克球专用设备的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联合其他高校共同建设共享匹克球场地,优化资源配置。
学员对于新运动项目的接受度和适应性存在差异。针对这一难点,教员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根据学员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通过组织校内外匹克球比赛和交流活动,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学员对匹克球的兴趣和热情。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效推动匹克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发展。
3.2 基于匹克球特性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建议
基于匹克球的特性,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可结合以下方面进行调整。课堂安排应更加灵活,以适应匹克球的快速上手和趣味性,通过较短的时间段进行多样化练习。教学内容可模块化设计,分阶段提升学员的技战术水平,既重视基础技能训练,又融入进阶技巧和策略的教学。教员应注重互动性,多进行小组对抗和合作练习,借助匹克球的集体性特点增强学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匹克球课程设置应强调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评估学员的技术、体能和参与积极性,以促进全面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匹克球可以更有效地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员的积极性。
4、结束语
本次研究探究了高校体育课中使用匹克球的效果,发现匹克球对提高大学员的健康和技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很好玩。其易学易参与,并且不论体型和性别,都能玩得开心,适合在一群人中教学。但是,匹克球作为新的运动,推广才刚刚开始,特别是想要搞得更好更有趣还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在推广到更多的大学里,还会遇到一些挑战。这个研究的结果,帮助我们了解了在大学体育课中使用匹克球的好处,也对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有帮助。建议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匹克球,使其在大学体育课的应用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剑斌.体育教学中增强学员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分析[J].高考,2020,0(15):193-193.
[2]高吉魁.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员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9):112-113.
[3]闻不少.匹克球,走向世界[J].金秋,2019,0(16):23-24.
第一作者:巩博 1985.12,陕西西安,硕士,体育教育学, 讲师
第二作者:韦钟涵,1997.07,山西长治,运动康复,助教
第三作者:董润峰,1984.12,陕西咸阳,体育教育学,讲师
通讯作者:张伟,1967. 2陕西大荔 体育教育学,教授
课题:军事医学提升计划 课题编号:2020jst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