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巧用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赵静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34期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五小学

摘要:在不断推进的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践行以生为主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借此达成核心素养目标。而信息技术为教学效果的优化提供了契机,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他们的学习深度,同步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本文从智慧教育平台入手,探讨小学语文智慧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智慧教育平台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是优化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的关键,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可推动其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经验,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教育部面向中小学校开放的智慧教育平台,集成了诸多线上教育资源,其中包含了诸多涵盖教学重点的高质量名师精品课。以此为基础,开展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是优化教研实效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助力教学资源、教研成果的共享与传播,进而持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安排课前预习任务

教师在云教育环境中,应当明确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辅助作用,在备课任务结束后,将课前预习任务发布到平台中,作为学生的预习资源,同时引导他们在平台中互动,借此深入认知语文知识,为后续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1]。

如教师在教授《草船借箭》一课时,可以提前将预习任务上传至智慧教育平台,并按照1-3级划分学生的任务层级,引导他们逐步完成预习任务。一级任务要求学生熟练认知关键字词,了解其内涵;二级任务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内容,了解其总体架构,感受故事人物的形象特点;三级任务剖析中心句的精髓及价值,收集该故事的发生背景。教师可以将此类预习作业发布至平台,让学生独自执行各项任务。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阅读任务上传至平台,借此引导学生的预习,让他们在学习完微课中的生字词后,完成平台字词书写任务;根据故事内容绘制导图;在智慧教育平台中查阅、解析相关语文资源,完成其中的特定任务。最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预习难点,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或要点,借此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2]。

二、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创设课堂情境

智慧教育平台结合了图片、文字和声音等功能,教师可以用该平台打造一个信息化教学情境,立体、真实、形象地展示各类语文知识。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要求为依据,围绕本课主题筛选合适的视频、音频等要素,发挥该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借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胜利在望。在《草船借箭》的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后续的教学活动铺垫良好的开端。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多媒体视频,了解其中的重要角色,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3]。《三国演义》是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作品,五年级学生多半通过书籍、动漫或电视剧等对其有所了解。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与雄浑壮丽的音乐相辅相成,可以瞬间唤醒他们的“三国”记忆,将他们的目光聚集到大屏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名学生阐述他印象最深刻的三国人物,以及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原因。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主动投身课堂学习,产生强烈的三国故事探究欲。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草船借箭》的多媒体短视频,并提问:“根据上一位同学的回答可知,“神机妙算”是诸葛亮最大的特点。那么请问在“草船借箭”故事中,他的这一特点体现在了哪些经典桥段中?”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问题。鲜活的视频不同于抽象的文本,关注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类形式帮助学生初步认知该故事,可以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三、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个性化教学

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多样的兴趣,在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特点外,也要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为达到该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故事。详细来说,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故事人物,让他们通过表演再现故事情节,展示不同特点的人物。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同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欲。

如教师可以在《草船借箭》一课中,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影片视频,接着让他们结合自身理解和认知,重组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利用角色扮演活动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同步发挥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他们的互动机会。如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作业或议题上传至平台中,作为学生的课后学习资源。也可以在平台中实时与他们互动,解答他们的困惑,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借此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此外,信息技术也可以助力教师的教学评估和反馈。详细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网络测验和问卷调查结果,实时掌握他们对该故事的掌握情况,进而优化后续的教学方案。且教师在分析学生学习信息、评价其课后作业时,可以引入数据分析技术,借此掌握他们的学习实情和学习需求,以便后续开展针对性教学。总的来说,教师在课中引入信息技术,除了能够驱动学生主动投身课堂学习外,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高效的教学服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借此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四、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拓展语文教学资源

以智慧教育平台为关键转折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信息化教学框架时,应着重于线上线下的有机整合,深入挖掘与应用教育资源,借此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升级。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助力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语文学习体验,进而达成教育升级目标。且教师同时采用这两种教育资源,可以缓解学生的知识学习压力,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确保他们能在学习目标明确的情况下,通过课内外学习巩固自身所学知识。为此,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规划时,要深挖并统整课本内容和教学资源,并用信息化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素材[5]。

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教师在该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教学情境,还要开发数字资源,整合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名师教学视频和优秀课件,借此深化学生的学习深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探究任务,如让他们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曹操、诸葛亮和周瑜有关的其他故事,对比《草船借箭》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撰写个人心得,填写观察笔记。在此类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统整课内外任务、结合线上线下资源,不仅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还可以凸显各类教学资源的特点和育人功能,借此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除了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外,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还进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信息技术贯穿到各个环节,借此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琼.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21(27):44-46.

[2]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