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课程思政切入点研究

刘晓冰 李冬媛 张新月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34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基于全球百年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结构性变革的影响深刻嵌入高等教育建设。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剖析《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的课程思政切入点,详细分析各章的内容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

关键词:理解当代中国;课程思政;切入点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2022 年版)作为引导《国标》落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将中国元素贯穿于外语教学过程,致力于体现中国特色及中国风格,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两大特色:既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又在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发展等五个方面体现了“发展”。时代要求和国家需求为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对课程与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出版完全契合了时代发展需求。国家提升对国际话语权的重视,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使其能够在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的政策主张、价值理念、责任担当和胸襟情怀有效地传递给国际社会[1]。

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标的变革,对现行课程和教材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中国日益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不断拓宽话语渠道、丰富话语内容和话语形式、增强话语主动性,赋能话语国际传播,但由于刻板印象的误读和误解,中国主题“他议”和中国形象“他塑”现象依然普遍[2]。高等外语教育必须树立国家意识,坚持国际视野与母语文化互为主体,立足本来、吸收外来。利用外语的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为培养时代新人进行课程与教材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中国高等外语教育长期以来关注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推动中国学生以开放的视角认识世界[3]。但随着全球百年变局的发生,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更需要重新认识外语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仅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各高等学校外语类课程应根据本标准制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旨在使学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文学传统有深入的了解[4]。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描述以及所使用的教材目录分析,该课程的开设对向世界推荐中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着眼点仍然在了解、介绍中国的过去,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描述仍然存在语言和知识的缺失。因此,《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在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培养学生成为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塑造客观、公正、公平的中国话语形象,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参与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每小组4-6人,每个教学班6-8组为佳,随机分配保证组间同质。下面结合各个章节内容,讨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第一章The Mission of Legac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and Be worthy of the New Era。组织学生讨论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组织小组讨论此次运动带给中国的影响。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理解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如何通过工匠精神打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第二章Beautiful China。本章主题围绕环保展开,目前正值新能源开发时期,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并以全球视野看待环保问题。传统工业面临转型,如何开发低碳环保的新质生产力企业,是目前经济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环保事业的未来。

第三章High-Quality Development。组织主题研讨,深入思考新发展理念带给我国机遇与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承担起祖国发展的重任,为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小组展示中国的新发展哲学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理解与剖析。对比中国的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区别,并探讨为什么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适合中国人民的。本章组织学生研讨后,凝练观点梳理思路,落到纸上形成小论文。

第五章A Fair and Just Society。讨论依法治国的合理性与重要性。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依法治国的原因,方式方法和有效性。形成小论文,注重议论文题材的逻辑性,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第六章Carrying Reform Through to the End。坚持改革理念是让国家永葆青春的良药。举例说明改革给经济带来的活力和发展,例如:深圳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的,这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落后就要该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七章Towards National Rejuvenation。大学生应该明确的首要事情是青年人的使命是什么。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开始新长征。中国是如何从落后挨打的贫穷状态变成今天的繁荣,是因为我们有中国梦,让伟大祖国复兴的中国梦。梦想不能丢,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丢,明确目标就坚定信念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八章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剖析“和而不同”理念内涵,强调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不同文化、‌思想、‌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要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存之道,‌实现和谐共处。引导学生列举外交实例说明这一理念的正确性。‌

第九章Wither Civilizations? 这一章节主要谈论的题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应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形成不可分割、‌命运相连的状态,‌共同发展、‌共同合作,‌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推动人类进步。同舟共济才有出路,才有发展。组织学生在线上论坛发表观点,回应国际社会的不同声音。‌

第十章Learning from History Create a Bright Future。“以史为鉴,‌开创美好未来”这一理念,‌强调了历史经验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这一理念强调了历史经验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同时,‌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面对未来的发展挑战,‌不断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课题结合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时代语境,通过文献研究法,从内部评价的视角,分析《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教材的内容选题和结构框架,总结其视界融通、目标融合的编写特征,突显该教材呈现的当代中国发展与成就。在英语读写实践中,增强学生理解和表达中国特色话语能力的出版价值,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婧.理解当代中国:价值与行动-《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教材分析[J].大学,2023(17)

[2]孙吉胜. 加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挑战与方向[J]. 外交评论,2022(03)

[3]孙有中等. 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4]杨枫. 高等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跨学科精神及应用理念[J]. 当代外语研究,2019(02)

*本文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教程》课程思政切入点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YYB2023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