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煤矿行业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分析

杨晨光
  
教学实践媒体号
2024年34期
郑州工业技师学院 451150

摘要:煤矿行业智能化转型和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技术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从行业发展现状出发,系统分析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的需求特征和发展方向。研究表明,煤矿行业对具备智能化操作和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未来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将向着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针对智能矿山建设加速推进的趋势,提出加强数字技能培养、创新培训模式等建议,为推动煤矿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行业;技工院校教育;技术培训;需求分析;发展趋势

引言:

煤炭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正经历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刻变革。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安全标准的持续提高,使得煤矿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需要准确把握行业需求变化,预见发展趋势,以更好地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一、煤矿行业发展新形势与人才需求特征

(一)智能化转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智能化技术在煤矿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生产方式变革,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化掘进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智能装备的部署要求技术人员具备数字化操作能力[1]。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入促使煤矿企业对跨专业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智能化转型背景下,技术人员需掌握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智能设备维护等多领域知识,形成传统煤矿开采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能力。

(二)安全生产标准提升带来的需求变化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持续完善对技术人才提出更严格要求。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需要技术人员掌握危险源识别、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专业技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推动安全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技术人员需具备安全风险分析、应急处置、安全培训等综合能力,确保生产过程持续稳定运行。

(三)绿色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影响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实施推动煤矿企业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矿区生态修复、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等环保要求促使技术人员需掌握环境监测、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专业知识。绿色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技术人员具备环境保护意识,掌握绿色生产工艺,推进煤矿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技术技能人才结构需求分析

煤矿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复合型特征。采掘、机电、通风、测绘等传统专业人才需求基础稳定,自动化、信息技术、环境工程等新兴专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以适应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发展要求,推动煤矿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现状及问题

(一)培训体系与课程设置现状

现行煤矿行业技工院校教育培训体系以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相结合为主,课程设置涵盖专业基础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和拓展课程三个模块[3]。专业基础课程包含煤矿地质、采矿工程、机电技术等传统学科,核心技能课程侧重岗位作业规程和操作技能训练,拓展课程配置智能化设备操作、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新型内容。课程体系整体框架已经形成,但在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仍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二)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匹配度

煤矿行业技术培训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培训内容对智能化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应用、安全风险管控等新技术领域覆盖不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存在断点,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滞后于生产工艺发展。培训项目设置难以及时响应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带来的知识更新需求,影响培训效果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

(三)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估

培训方式以传统课堂教学和现场实操为主,虚拟仿真、在线学习等现代化培训手段应用不足。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单一,过分依赖考试考核,缺乏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评估。培训过程监管机制有待完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客观评价培训效果和学员能力提升情况。

(四)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师资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具备智能化设备操作、数字技术应用等新领域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不完善,实践经验积累渠道受限,专业技能提升空间受阻。"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制约培训质量提升。

三、未来需求变化趋势及特点

(一)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突出

煤矿行业智能化转型进程加速推进,传统单一专业知识结构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2]。未来五年,具备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智能化开采、智能装备操控等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大数据分析、智能控制系统操作、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数字化技能成为技术人员基本要求,数字化转型重塑煤矿技术人才能力结构。

(二)安全管理能力要求提升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对安全管理能力培养提出更高标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等专业化安全管理能力成为技术人员必备素质。智能化安全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要求技术人员具备安全风险智能识别、预警处置等综合能力。安全管理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安全管理能力培养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绿色技术应用能力拓展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实施推动环保技术应用范围持续扩大。采煤沉陷区治理、矿区生态修复、煤矿瓦斯利用等环保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催生对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人才的新需求。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等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持续增长,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应用成为人才培养新方向。

四、发展趋势与优化建议

(一)专业化培训体系建设与创新

培训体系专业化建设需围绕煤矿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发展要求,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培训体系。基础培训模块强化智能化设备操作、数字技术应用等核心技能培养;专项培训模块突出安全管理、环保技术等重点领域训练。培训模式创新应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和智能管理。

(二)课程体系优化与内容更新

课程体系优化应立足岗位能力需求,构建模块化、层次化的课程结构。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增设智能化设备操作、数字技术应用等新型课程,强化虚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操训练。建立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完善专业化培训标准,形成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三)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完善

培训评价标准完善需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制定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标准,科学设置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评价指标。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引入企业、行业协会参与评价,构建科学客观的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培训效果跟踪评估,实现评价标准与岗位要求精准对接。

结语:

煤矿行业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正面临重要转型机遇。把握智能化、安全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深入分析行业需求变化特点,积极应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能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强化等新要求。通过优化专业化培训体系、创新智能化培训模式、完善课程内容更新机制、健全质量评价标准等举措,推动技工院校教育与技术培训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双碳”形势下,煤矿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9):54-55.

[2]王国法.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煤炭,2021,47(01):2-10.

[3]田金鑫.加强煤矿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相关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20,(13):41-42.

作者:杨晨光,出生年月:1986年6月28日,籍贯:河南睢县,性别:男,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讲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