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
摘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化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化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在此背景中,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需做出调整和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需与数字化逐步接轨。本文以私立华联学院为基础论述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增强专业人才输送的实用性。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改革;产业转型
一、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数字化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化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同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建议、提案关注数字经济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中,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需做出调整和改变,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需与数字化逐步接轨。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需符合国家要求,国务院曾在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任务,这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但却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新问题、新困难。“三教”改革需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立足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将“三教”改革研究落到实处,在数字化产业转型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培养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如何将教学的各个环节向数字化转变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是基于我国目前所倡导的数字化产业转型结合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三教”改革新要求而开展。目前我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材选取过于理论、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的问题,因此,对教学改革向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将成为时代浪潮,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教师、教材、教法向数字化转变需加深探索。
二、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意义及价值
(一)研究意义
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技术革新的动力、国家政策的主导等因素驱动教学改革向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数字化可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解决社会发展与人才供需矛盾、提高社会生产力、培养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技术正在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为谋求经济增长,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而财务工作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出的财务数据将成为企业核心数据,财务部门必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推动者。教育部近年来也跟着时代脉搏加速人才供给侧改革,国务院对教学改革也提出“三教”改革原则,研究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对教师、教材、教法向数字化发展便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价值
第一,培养数字化应用人才,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缺口,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专业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
第二,提升课堂教学真实性。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下,企业教师注重实训、实践,学校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学用脱节”“工学脱节”;课堂教学主体单一、内容同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不足等。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逐渐引入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真实性。
第三,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课堂改革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师在研究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涉及的各个环节,可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三、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路径
(一)以教师改革为本,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方式的不断创新,高校较难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提升“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师资构成模式,可以打造跨背景、跨领域、复合型的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的岗位,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主动参加行业培训,掌握大数据财务技术水平,提升教学手段,完善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团队的提升除了从教师培育及教师能力上进行提升外,还要通过师资引入的方式增强师资团队力量,引入行业指导老师任教实操性课程,确保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相匹配。通过引入企业机构人才,提高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组成具备专业基础和技术素质的师资团队,将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二)以教法改革为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选用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数字化驱动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字化平台教学中领悟知识,提升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模式。首先,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多方协同的教学手段是落实教法改革的重要依托,要推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学情分析阶段采集相关学习数据,综合分析学生对教学知识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构建高效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模块,提高育人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覆盖面。其次,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各学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为基础,对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改革,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以教材改革为基,产业链对接课程体系,并且选取课程所适用的教材,优化人才培养,完善财务理论知识与数字化相融合的载体。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大数据技术正全面渗透到产业经济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正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开发数字化新型教材,同时配备电子教学资源,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材更新方面,教材内容的编排也要融入数字化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训平台相结合,充分实现岗位虚拟化,贴合产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
(四)基于“三教”改革政策,结合以上思路对教师、教法、教材进行深度改革研究,与数字化转型相融合,以培养数字化应用人才为目的修订及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要将人才培养和多学科相融通,提出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向数字化产业教学转换,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明确方向,培养出优秀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数字化人才。
四、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创新点
(一)教学过程中以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为基础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校企协同育人中企业教师以实际经济业务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课程思政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将“1+X”技能证书标准对接课程体系,优化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
自2019年开始,部分职业院校便开始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该制度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要求,是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重大创新。能够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够紧密的问题,调动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深化数字化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
五、结语
数字化产业正不断升级转型,高等学校是市场人才培养的主体,想要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点在于要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私立华联学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要深度结合数字化技术和功能,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效率,创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04-08];
[2].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019-04-04];
[3].王雪娇、李艳辉.俄罗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及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1).
[4].赵朝晖、张花.数字化转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变革新趋向.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5).
[5].秦伟娜.“云财务”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