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公安大数据平台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

钱丽艳 李丽芳
  
数字信息化媒体号
2023年7期
吉林警察学院 长春 130117

摘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是智慧警务的未来方向,也是实现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方式。大数据破案、视频抓逃、指尖办事等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方式更加简便、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推动形成全警应用、深度应用的良好氛围,让大数据智能化更好地服务基层民警、服务警务实战。“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利用大数据力量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顺应发展要求。围绕公安大数据,搭建智能化平台,提高数据安全,培养高素质人才,也将是未来全面提升公安社会治理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公安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大数据平台下人工智能在公安学科改革中的作用

1.1人工智能对公安人才培养发展方向的影响

伴随公安业务的深化发展,公安大数据平台蕴含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潜力已被广泛认知和运用。众多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服务离不开平台的高效运行,而平台的高效运行则始终离不开运维的强有力支撑,为此做好公安大数据平台的运维工作十分重要。大数据平台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社会需求就会对人才培养产生导向作用。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招录需要迎合公安工作需求,大力培养专业型人才,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层次公安人才与本科层次的高素质警务人员培养力度,并将专科纳入到人民警察招录体系当中,用以弥补实战型警务人员缺口。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引印发的这一文件中提出了新时代公安所应当具备的能力,即高层次、高素质和实战型,这一文件的出台表明仅具有极高思想意识、良好的体能以及侦破能力等等已经无法满足前线公安的招聘需求,而新时代下公安领域更加缺乏打破学科壁垒的复合型人才。在科技兴警、改革强警的大背景下,信息化要求公安干警不仅要掌握网络平台搭建、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设备的应用等基础性信息技术,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大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公安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公安人才的主要阵地,更应当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到公安学科当中,逐步实现公安学科与社会、科学技术之间的有机交融,这里提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指相关智能设备的开发,而是指代能够模拟人类能力、智慧地跨领域学科

1.2公安院校中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以“人工”为基础,该技术是将人们在面对事物(问题)时出现的反应,以及人们由于该事物(问题)而作出的一系列活动,如推理、判断以及思考等等这一过程拆分成为若干个过程,而后借助于程序将人类处理问题的方式程式化,将这些程序设计移植到电脑中时,电脑能够像人类一样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甚至还能够比人脑更为高效地处理复杂问题,电脑中的这套系统就被称为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公安院校中的变革之一便是能够构建出立体化的知识体系,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学习的知识分成三种,即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种,其中陈述性知识最为常见,即在院校课堂中教师所讲授的理论性知识都属于陈述性知识,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便需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同时一些理论性的程序性知识经过理解后能够转化成实验或者实战,策略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最为高级的形态,具有可迁移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在公安院校中这三种知识便会转化为理论知识、实验课程以及实战教学三类。目前公安院校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立体化的课程知识体系,并通过该技术实现各种碎片知识的统一整合,实现多层次内容架构指引公安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应当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构建多元化的智能评价体系。以公安学生现场勘探教育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现场物证溯源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传授学生现场勘察方法等等,而后依托实验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这一措施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模拟案发现场,引导学生展开实操,通过视听资料、生物检材、痕迹物证等多维度来勘察现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案发现场的各类信息判断案情。长期以来这一任务只能通过实践操作方式展开,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等均可以应用到案发现场勘探模拟过程中,同时借助这些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各类知识的融合,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还能进一步强化实战化程度,而多数据碰撞也更有利于知识体系的立体化构建[2]。

2.公安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2.1复合型公安人才特征

复合型公安人才即具备极高的智商和情商,复合型公安人才要求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发展潜能以及业务技能等等,而且还需要具有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复合型公安人才是以当前公安为了满足社会变迁与复杂社会结构的需要而提出的新式育人标准,复合型人才注重全面性和整体性能力的培养,具有学科相互交叉、知识相互融合的特性。公安院校是公安培养的摇篮,是向社会输送公安人才的摇篮,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具有时代特性和创新能力的公安工作人才。从现状来看,公安工作存在特殊性,首先,公安工作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其次,公安工作任务繁多,因此工作内容具有不可预知性;最后,公安工作面临一定风险,这些风险一部分是可预知的,同时也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这就导致公安院校学生仅单纯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公安职业,受到复杂工作环境的影响,公安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外,还必须具备能够面对复杂挑战环境的能力,即复合型人才。公安院校是人民公安诞生要摇篮,因此非常有必要革新教育方式,进而不断向社会提供能够满足实战需求和胜任现代警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首先,复合型公安人才注重知识的复合,现当代知识仍然是衡量公安人才的第一要素,但是受到科学技术以及思维观念的影响,致使一些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不断出现,学科知识也开始由单一走向综合,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就公安学科内的知识而言其并不是完全分散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科学知识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也使得这些知识成为多面性的有机复合体。知识的复合要求公安院校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不断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学习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掌握的基础性知识中持续叠加新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公安工作环境。其次,复合型公安人才注重能力的复合,公安机关非常重视工作人员的能力,所谓能力就是公安人员在进行一项任务或者达成一项目标时所展现出来的素质,能力通常会与人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是公安院校学生重要培养内容之一,公安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有执法能力、办案能力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综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能力完善的重要举措,能力综合同样需要以社会公安职业的实际需求为主,除了上述基本能力以外,还需要就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展开培养。

2.2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2.2.1教和学相结合

以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各大院校教学授课所遵循的根本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持续性的巩固和强化,在“教师中心论”的教育思维下,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知识掌握以及学生创造力等深受其影响,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应用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当中。在公安院校中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要在原有教育教学基础之上打破传统的静态模式框架,让教学充满活性并始终处于灵活运动当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一方面具有自身独立性,另一方面教学之间又存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公安院校教师与学生既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视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存在,同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师中心论”的局限性,重新探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两者的关系应当随着教学的内容和情境积极转化,并采用更为灵活的互动性教学,转变传统人才培育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现象,目前很多新式教学方式都能够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如师生相互提问、小组案例分析、话题讨论、答辩以及模拟法庭等等均为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契机,同时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还能够进一步形成合理的、具有层次性的、多面性的知识体系。

2.2.2学和行相结合

学和行相结合也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学”即学习,“行”即行动、实践,公安院校学生所学习的知必须经过向现实社会的转化以后才能够发挥出价值,并享受到知识的最大化效益。当前人们正处于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之下,所以无论是公安机关干警,还是公安院校的学生均需要不断更新头脑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公安行业的要求。从公安院校中学生知识的获取方式来看,公安学生所学习80%以上的知识是在学校课程学习中获得的,而只有不足20%的知识是在校外实践中获取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向社会输送高质量公安人才,而学生的理论知识只有运用到行动当中才能够转化成实践经验,所以在复合型人才培育过程中要非常重视学、行转化,此外除了要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外,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行动过程是主动实践、主动探索的过程,且“学”和“行”又相互补充,相互进步。在实践过程中,公安院校需要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校内模拟情境实训,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模拟情境,下发各类任务,确保能够真实还原社会公安机构办公环境,使得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形式实现学习知识的有机转化。此外,教师还需要定期安排学生到公安实战部门进行实践,当前一些公安部门内都会设置实训基地供警校学生使用,在实战部门中,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并收获实践知[6]。

2.2.2思和谋相结合

“思”即思考能力,而“谋”则是创造能力,在当前的公安工作当中,一些问题无法通过在校时学习的知识解决,必须将知识加以改造后才能够利用,而思考则是每名公安院校学生都应当具备的能力之一,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言,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人们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时都不是搬书本,而是通过大脑的思维和智慧。从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育方式上来看,为了达到“复合”这一目标,首先就要转变教育模式,即公安院校的教育不能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还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此外,公安职业离不开实战,在动态警务模式下警察将会面临更危险、更多变的工作内容,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离不开创新性思维。公安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创造,才能够发现案件中的新线索,才能够科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够有效突破各类问题的瓶颈。在实践过程中,公安民警需打破固有思维,开辟出一条非常规道路,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探寻案件突破口,在公安院校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将学生培养成为“动力机”,公安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替代传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学生我教育的过程,在启发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性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引子”,而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索,而后独立探究问题的解决饲料,让学生在“思”与“谋”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结语

公安教育变革中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达到知识的符合,更要实现能力和思维符合,基于此,才能够为社会公安部门输送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迎合新时代公安机关的育人需求,公安大数据背景之下公安院校学科交叉、能力综合特征更为明显,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公安院校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迎合社会高质量人才需求方向,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最终达成复合型人才培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庆颖.公安大数据建设探析[J].广东公安科技,2022(03):10-12.

[2]周楠,唐松泽,周桂雪,赵阅书.浅析公安学科教学改革的“人工智能”之路[J].科教文汇(中刊),2021(07):69-71.

[3]王志红.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07):116-118.

[4]王志红.论公安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职业能力[J].学理论,2014(31):122.

作者简历:钱丽艳(1983-),女,汉族,吉林敦化人,吉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公安大数据平台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H22768)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