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园共育有效实践研究

周鸿
  
信息数字化媒体号
2023年31期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教育集团宝龙幼儿园 213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实践。通过对一所幼儿园的案例研究,研究者发现家园共育在混龄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通过亲子互动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家园共育的有效实践有助于提高混龄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家园共育;幼儿园;实践;混龄

混龄教育是一种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它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混龄教育中,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教育场所,家长的参与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家园共育的有效实践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界定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可以被定义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作,旨在共同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和活动,促进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合作。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家园共育强调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和个性发展,借助游戏化的方法和活动,建立积极的家园合作关系,加强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在这种共育模式下,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幼儿的游戏化学习活动,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目标,相互支持和鼓励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家庭和幼儿园成为一个紧密的教育社区,密切合作,并通过互动、合作和亲子活动来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通过家园共育的实践,幼儿能够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获得一致、稳定和支持性的教育环境,获得更为全面和持久的发展。

这种共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幼儿的利益为重心,将家庭和幼儿园视为一个团队,共同为幼儿的成长而努力。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应该是积极的、富有共情力的,注重互动和双向的沟通。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将提供更丰富、多样和一体化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得以在游戏化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现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能够促进家长对于游戏化教学的理解和认同,加强家长参与和支持,增强教育活动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这种共育模式将家长和幼儿园的力量结合起来,共同面对和应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需求,并共同努力为幼儿提供更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让家长参与生活游戏化课程实施

2.1家园合作,形成合力

在生活游戏化课程的实施中,家长的参与和家园合作至关重要。通过家园合作,可以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首先,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分享生活游戏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和重要性。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家长研讨会等形式,向家长详细介绍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情况,解答家长的疑虑和困惑,增强家长对课程的了解和支持。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策划。建立家长志愿者团队,让家长参与到游戏化课程的规划、教材的选择以及活动的组织中来。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课程更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家庭背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平台或线下活动,鼓励家长与教师密切合作。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提供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分享孩子在生活游戏化课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进步,共同制定个别发展计划。最后,学校应建立起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渠道。可以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微信群、家校邮件、网上论坛等,及时传递课程相关信息,并鼓励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和家校联谊活动,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更紧密的家园合作关系。

2.2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游戏

要让家长参与生活游戏化课程的实施,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游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这些活动可以是户外活动,如郊游、野餐、户外探险等,也可以是室内游戏,如手工艺品制作、绘画、家庭比赛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家长和孩子可以互动,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促进家庭的团结和和谐。其次,学校可以提供亲子游戏的指导和资源。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生活游戏化课程中,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亲子游戏的指导和教材,例如亲子游戏手册、游戏活动指南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游戏的各种形式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游戏建议和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更加自信地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提高游戏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亲子游戏任务,激发家长与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发布一些生活游戏化的任务,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这些任务可以是家庭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制定家务计划、设计家庭旅行线路等,也可以是创意实践活动,例如合作策划一次特殊活动、合作创作一幅绘画作品等。通过这些任务,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努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此外,学校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创新亲子游戏形式。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开发一些亲子游戏的手机应用程序、在线游戏平台等,通过这些工具,家长和孩子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亲子游戏中,增加游戏的时机和便捷性。

2.3家园携手制作游戏材料

让家长参与生活游戏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家园携手制作游戏材料,能够增加家长的参与感和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强家园合作的力量。首先,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确定游戏材料的需求和类型。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或线上调查,邀请家长提出他们对游戏材料的期望和建议。了解家长的需求后,学校可以与家长一起讨论和确定游戏材料的种类、内容和数量,确保游戏材料的设计符合家庭环境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游戏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家长志愿者团队,由家长们担任材料设计和制作的责任。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指导,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设计和制作各种游戏材料,如卡片、棋盘、道具等。通过家长的参与,可以增加游戏材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最后,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交流和分享游戏材料制作的经验。学校可以举办家庭工作坊或家长分享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他们制作游戏材料的心得和方法。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游戏材料制作的水平和效果。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家长群、学校网站或社交媒体等渠道,提供游戏材料制作的交流平台,家长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经验,与其他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

2.4家长参与主题活动开展

家长参与生活游戏化课程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家园合作、增强家庭教育力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学校可以将家长视为活动的合作伙伴和组织者之一。在主题活动筹备阶段,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让他们参与活动的规划和决策。家长可以提供意见和建议,并与学校共同制定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这样,家长将更加乐意参与活动,因为他们有权利参与活动的规划过程,并对活动有更强的认同感。其次,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渠道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长代表会议、家庭观摩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内容,并邀请他们参与其中。同时,学校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如学校网站、社交媒体等,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或邀请函,提醒他们参加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的邀请,可以增加家长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意愿。

此外,学校可以提供资源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主题活动。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游戏材料和活动指南。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如活动场地准备、活动流程安排等。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培训活动,向家长介绍有关主题活动的背景知识和教育方法,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最后,学校应在主题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与家长分享活动的成果。学校可以组织反馈会议或家庭座谈会,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回顾活动的整个过程,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通过与家长分享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收获,学校可以激发更多家长的参与热情,并增强家长对活动的信任和支持。

2.5家园共育让课程回归生活

让家长参与生活游戏化课程的实施,并让课程回归生活,是促进家园共育的关键。首先,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和互动渠道。定期举办家长会议、家长研讨会或家校合作小组活动,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学校可以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将课程回归生活,了解家长对生活游戏化课程的想法和期望,分享教学资源和信息,以及讨论如何与家庭环境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打造一个真正共育的教育环境。其次,学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课程规划和设计。在实施生活游戏化课程中,学校可以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想法,甚至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规划的过程。通过与家长共同制定课程目标、选择教材、设计活动等,提高课程的贴合度和实用性。这样的参与让家长感到课程回归生活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并增加他们对课程的投入和认同。最后,家庭可以成为课程实施的延伸,让课程与日常生活相互渗透。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从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去。例如,在学校通过生活游戏化课程学习了一些环保知识,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培养环保的习惯,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如亲子厨艺、手工制作等,将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应用到生活中,增加课程的实际性和可持续性。

2.6让家长走进游戏“小小超市”

让家长参与生活游戏化课程实施中,让他们走进游戏"小小超市"是一种可以加强家园合作的创意方式。首先,学校可以将教室或学校的一个区域改造成一个"小小超市",布置成货架、收银台和商品陈列区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观、购物和体验。这样的布置可以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到生活游戏化课程的魅力,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亲近和参与的环境,激发家长的兴趣和参与度。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扮演"小小超市"的工作人员或导购员角色。家长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店员、收银员等角色,协助孩子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参与,家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游戏的目的和规则,与孩子一起亲身参与,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和教育意义。

同时,学校可以设计一些亲子游戏任务,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小小超市"的运营和管理。例如,可以要求家庭合作设计商品陈列、制定促销策略、定价商品等。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增强家庭合作精神,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能力,并让家长更加融入到游戏的主题和氛围中。最后,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参观和互动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小超市"游戏的实际效果和价值。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到"小小超市",观摩孩子们的游戏表现,与孩子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的互动活动不仅能够展示游戏的成果,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互动的平台,促进家园合作的进一步强化。

结束语

综上,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家园共育对混龄教育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同时,家园共育也可以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继续探索和推广家园共育的有效实践,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慧媛.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求知导刊,2023(02):119-121.

[2]倪文英.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四引”策略[J].早期教育,2022(40):34.

[3]夏英.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做好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1):42-43.

[4]邱学青,高妙.传承与超越: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J].学前教育研究,2021(04):3-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